New Page 1
长江上游经济核心区初定
重庆成都浑然一体
自川渝两地学者联手的“长江上游经济核心区”课题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以来,经过学者们的艰苦努力,目前该规划设计的初稿已经基本完成……
“有些地区虽然没有被划入经济核心区,但依然属于辐射范围,所以在目前规划课题还未最后完成之前,我们不希望各方人士对此产生过多猜测。”
自川渝两地学者联手的“长江上游经济核心区”课题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以来,经过学者们的艰苦努力,目前该规划设计的初稿已经基本完成。由于课题设计的内容涉及到川渝各地区的未来,所以各界人士对这一规划的结果都翘首以待,由此也产生了不少猜测。7月10日,本次课题设计组织者之一的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对课题产生各种猜测和误解大可不必,因为在课题初稿完成后还将送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讨论,之后才会公布。“现在公布内容显然较早了一些,因为设计结果送各政府部门讨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调整之后才能公布。”
据了解,目前课题规划中能够肯定的内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核心区域划定的标准,二是初定的核心区地理范围。
两个龙头
重庆和成都
虽然课题结果现在还未公布,但人们心中的两个龙头城市却早已确立,即成都和重庆。只不过,在对这两个城市成为龙头的判断依据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同见解。采访前,记者听得最多关于龙头城市地位确立标准的讨论就是:“究竟是该以行政地位作为评定标准,还是经济发展的层次、商贸繁荣度或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来确立龙头地位呢?”
对此问题,廖元和表示,“成都和重庆的龙头城市地位可以说是天成的。从评判依据上来说,龙头城市地位的确立主要是依据这些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对周围城市的带动作用。”
他介绍称,之所以进行这一课题的规划,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一地区的先天优势非常明显,“虽然这两个地区的地理范围只占西部地区土地面积的1/27,但人口数量却占1/3。同时这一地区具备包括交通及资源等方面众多优势,对周围地区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为了便于国土资源的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才进行这一课题的规划设计。”
而在规划的区域内,成都与重庆两城市的GDP值占了一半以上,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对周围城市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从客观上来判断,这两个城市的龙头地位是必然的。
核心区域
长江流域带
事实上,除了龙头城市判断标准,目前各地区对课题讨论最多的是周围哪些城市能够进入核心区的问题。
据悉,此前课题组内部人士曾在与重庆某地区政府的信件中,透露过进入核心区城市判定依据方面的信息,但这些地区误解了相关信息后产生本地区无法进入核心区的猜测。
廖元和说:“目前正是课题设计初稿出来的时候,所以各种猜测从客观上对我们造成了很大压力,而实际上这些猜测是不必要的。”
为了消除这些疑虑,廖元和向记者透露了进入核心区城市的四个标准:
一、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二、经济区内有中心城市,具备增长极;
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
四、行政单元的相对完整性。
据称,这些标准之外,还有一个较容易理解的标准,廖元和介绍说:“是否能够进入核心区,还要看这个城市是否位于川江及其支流的‘浅丘平坝地区’,即是否属于长江上游流域经济带的范围之内。”针对记者提出的“行政单元完整性”如何理解,廖元和说:“比如一个县,从行政管理上来说没有被分成两个部分就满足这一条件。”
在标准评判下,能够进入核心区的区域也已基本确立。“从占地面积上来说,整个核心区四川为11万平方公里,重庆为7万平方公里。”
辐射地带
贵州和湖北
据介绍,目前规划中的核心区大致范围包括:重庆主城区、永川、江津、合川、南川、涪陵、万州等地区;以及四川的成都市、绵阳、德阳、南充、乐山、遂宁、达州、宜宾、自贡、内江、泸州等地区。
在上述城市之外,重庆没有被规划入核心区的主要是黔江地区的两个县:“即秀山和酉阳,它们之所以没有进入核心区,是因为黔江地区属于湘西南的山地区域。”而四川没有进入核心区的地区则包括甘孜阿坝地区、渡口、攀枝花、雅安地区大部分、乐山马边县、绵阳的平武和北川县及广元市和巴中等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因为所处地带已经超出前面定义的核心范围,所以没有进入。”
按照预想,在课题结果出台之后,相关的经济发展设计也会一并出笼,对此,廖元和透露说:“例如成都与重庆间已经在修建的高速铁路(两地单程只需3小时)和即将规划动工的快速铁路(两地单程只需1小时),以及规划中要将乐山、绵阳、德阳、永川等地区贯通的环状高速路网等设施,都将使这些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从而使整个地区经济形成规模。”
“除此之外,规划中还分了几个层次,即核心区设计之外,还有辐射区设计。而所谓辐射区不仅仅包括上述没有进入核心区的城市,还包括了贵州、湖北及陕西等部分地区。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核心区的定义,就是要起到带动作用,如果所有地区都进入核心区,那核心区的设计也就没多大的存在必要了。”
课题遗憾
企业漠不关心
廖元和介绍说,课题设计的目的除为国土资源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加速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长江上游经济核心区规划主要以宏观见长,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微观的调整思路,例如要组建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等等。此外,由我们重庆学者一方承担的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课题设计,将更多针对企业进行规划。例如很多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及产业布局规划定位,甚至于一些企业的发展规划都将包括在内。”
从客观上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其组成细胞就是企业。所以规划涉及企业应当不难理解。而廖元和认为,“目前重庆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显然还需要极大提高。从思想意识上来说,重庆的企业经营者远不如本地的政府官员。”
据悉,从去年底中标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课题至今,“长江上游经济核心区规划”引起了各方关注,但其中关注的企业数量却非常少。尤其是在课题发展的过程中,对课题是否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思考也相当少。在闲谈中记者得知,由于国家发改委对此课题的经费有限,目前课题组人员差旅费都由个人垫付,而这种事关重大的课题设计,在沿海地区肯定会成为企业争相资助的对象,但重庆的企业却多数保持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显然令旁观者感到失望。
来源:重庆经济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