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达准入标准遭否决 重庆建民营银行计划搁浅
[ 2005-05-26 ]

New Page 2

未达准入标准遭否决 重庆建民营银行计划搁浅

 

    近日,银监会下发的《不同意建立重庆就业银行》的通知摆到了重庆民营银行研究小组的桌上。近4年的重庆民营银行之路似乎走到了尽头。是什么原因使这一计划搁浅,民营银行的出路又在何方?

    筹建理由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样一个老问题,应该是筹建民营银行的最好理由。”市社科院有关 专家说,民间借贷(即地下钱庄)的屡禁不绝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市场空间之大。

    “一方面要求大银行面面兼顾,另一方面又指责其嫌贫爱富,这其实有些过于苛刻。”重庆民营银行研究小组有关人士称,专业化是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民营银行是解决其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数据显示,美国的中小银行有8000多家,香港有260多家,台湾有53家。

    为此,市工商联于2001年8月牵头成立了重庆民营银行研究小组,计划出资金额约10亿元,股东包括力帆、宗申等10多家民营企业,并将筹建中的重庆民营银行命名为“就业银行”,并在2004年9月将组建民营银行的计划上报给了中国银监会。

    未达“门槛”

    从市金融办了解到,因为现行的法规政策中没有“民营银行”一说,发起成立民营银行要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参照执行。

    重庆银监局人士称,要迈进这一“门槛”,除了要符合《公司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规的相关规定外,新成立银行还应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有所创新,银行发起人股东中还应包括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等条件。

    该人士认为:“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银监会对新设银行一直都采取审慎的态度,而重庆民营银行暂时不能达到这一准入标准。”

    一线生机

    “如果引入外资,重庆民营银行还有可能‘起死回生’。”重庆民营银行研究小组有关人士说,正是因为看到国家开放金融业有“先对外、后对内”的趋势,靠境外投资来“催产”民营银行的计划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据悉,该研究小组已经与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一些财团进行了初步接触,一家新加坡财团更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引进外资比‘纯民资’更具可操作性。”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