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从市发改委获悉,我市将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和富农工程,发展生态农业、林业、养殖业,形成大农业内部良性循环,建设生态乡村。
推进农业产业化工程,发展生态农业。按照生物链规律组织农业生产,延长产业链。将绿色理念置入从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种子选育、作物栽培、保水施肥、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形成种养———加工———运销配套的产业链。积极发展生态食品,推广应用低残留、高效、无毒农药和生物防治,推动建立一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注意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排放。在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化基地县广泛开展柑橘皮渣综合利用,制备芳香油、果胶、橙皮苷和发酵饲料,降低皮渣污染。加快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减少白色污染。完善水利设施,增强供水能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微灌、渠道防渗等节水技术与设备,开发集雨技术、保水技术和保水新材料,提高用水效率。
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发展生态林业。坚持绿化与美化结合,造林与开发结合,继续推进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坡造林,积极发展工业原料林、用材林、花卉苗木、森林食品,配套发展木材、果品加工工业。充分利川丰富的速生林竹资源,积极发展竹制家具、建材装饰产业链,减少木材消耗。
实施富农工程,发展生态养殖业。加强林地、荒山荒坡、草场资源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稳步发展蚕茧、肉牛、肉羊和奶业,建成一批优质畜牧产品基地。引进动物皮毛加工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牛羊毛皮深加工业。加快牲畜宰杀机械化,推进养殖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利用河流水域及大中小型水库水面,建设长江上游优质水产养殖基地。组建大型水产业集团,实现水产养殖的育、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配套发展鱼骨粉、鱼饲料等加工业。适度发展水面旅游,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