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东:经济与社会事业和谐共进联动发展
[ 2005-08-31 ]

New Page 1
黄镇东:经济与社会事业和谐共进联动发展

 

    “社会事业贴近百姓,关乎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是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8月29日至30日,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镇东在听取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汇报后指出,“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和谐共进、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黄镇东先后听取了市卫生局、市教委、市科委、市文改办、市文化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等单位的规划编制汇报。他说,发展的含义是全面的,不单纯是经济发展,还应包括社会事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导向和氛围,为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因此,必须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切实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发展社会事业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关于搞好“十一五”规划的指示精神,科学编制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促进其在“十一五”期间获得更大发展。

  在听取科技、教育、卫生的“十一五”规划汇报后,黄镇东指出,一方面,科教文卫的持续发展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创造了条件。直辖以来,我市科教文卫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分布不够均衡”等问题,特别是农村基础较差、人才队伍偏少、创新能力不强的现象比较突出。

  黄镇东说,在科技方面,“十一五”期间应大力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使产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要通过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教育方面要以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重点,推行公平公正收费,切实解决“上学难”问题,要通过巩固完善“两基”成果、突破高中教育阶段“瓶颈”、强化职业教育和完善终身学习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等办法,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不断优化,在整体上有大的提升。要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重点,统筹好“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继续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使卫生事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黄镇东肯定了我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规划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明确了重庆文化定位、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他说,文化在社会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至关重要。直辖以来,我市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对丰富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市民文化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欠账还较多,距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要还有差距。

  黄镇东指出,我市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的城市,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立足重庆自身实际,科学确定总体目标、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针对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特点明显的特殊市情,切实解决薄弱环节,注重文化发展的区域平衡和城乡协调,活跃城乡群众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像“十五”期间搞十大文化设施建设那样,在“十一五”期间认真规划、启动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推进文化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市委常委、秘书长范照兵,副市长吴家农、谢小军参加了座谈。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