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将成中国第四大城市集群
[ 2005-11-29 ]

New Page 1

成渝将成中国第四大城市集群

 

    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十一五”前期规划
      
    川渝三大研究机构数十专家联手提出发展思路报告
      
    核心提示
      
    2005年9月,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介绍“十一五”规划时透露,将把长三角、津京冀、成渝地区、东北地区等跨省区的经济区发展纳入国家层次的规划,列入“政策关照区”。四川和重庆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与重庆十一五规划密切相关。“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结合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政策,加强与长江沿线地区的合作,促进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10多天前,有关加强长江经济带合作的设想,已写进了市委关于重庆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建议。
      
    而市委书记黄镇东所指的长江经济带,既包括长江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又包括了欠发达的川渝长江上游区域。作为长江的“龙尾”,重庆在川渝长江上游区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成渝经济区概念的提出,则为“龙尾”的腾飞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支点。
      
    如何推动成渝经济区更快更好发展,加快成渝经济区一体化进程?记者就此对成渝两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百姓进行了深入采访,形成这一组特别报道,让读者和我们一同去感受长江上游经济带新一轮悸跳的脉搏!
      
    11月26—27日,备受瞩目的重庆经济协作区第13届市长联席会在四川自贡举行。据悉,这次盛会,整合了中央几大权威部门的力量,探讨内容也上升到国家高度。成渝经济区的概念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成渝进入国家“十一五”
      
    10月20日,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报道称:“中国近日将成渝经济区纳入了国家‘十一五’前期规划。经济学家指出,成都和重庆在未来5年的密切合作,将使成渝地区成为能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相媲美的中国第四大城市集群。”
      
    著名经济学家、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预示着国家考虑的区域规划重点是跨省之间的经济合作。成渝经济区就是四川和重庆两省市产业关联度高的经济区域联合,它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视野。”
      
    川渝专家描绘“第五极”
      
    据介绍,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中标,著名经济学家林凌任组长,川渝数十位专家历时两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已经结题,并受到中央高层重视。课题研究成果《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报告》日前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报告在成渝两地书市未上架就全线脱销。
      
    课题研究报告认为,成渝经济区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结构特色,它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一旦将成渝经济区20.28万平方公里内的成都、重庆、内江、自贡、江津、永川、万州等35个城市纳入经济共同体,全面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将使区域内的GDP五年后超过1.4万亿元,即现在的两倍。这一举措将为四川和重庆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