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重庆汽车零部件业是当务之急
[ 2005-12-16 ]

New Page 1

发展重庆汽车零部件业是当务之急

[ 2005-12-9 ]

      重庆汽车工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重庆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但必须看到,我市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尽管汽车产品种类齐全,但大中型商用车和大客车发展缓慢,轿车产量比例仍然偏低;尽管汽车整车产销量已具有相当规模,但汽车零部件产销量还不够规模,汽车零部件业发展严重滞后。
      
      零部件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重庆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零部件业的开发能力缺失时,整车企业承担的开发任务就变得格外繁重,迫使整车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转向寻求外地有开发能力的零部件企业配套;当零部件业的制造技术和能力不足时,整车企业必然更快、更多地选择向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区域转移。无论哪种情况,其结果都是恶性循环。即使个别整车企业在艰难困苦中获得了高速发展,在本地发展势头良好,它的配套及自身的重心也会日益向外地转移,重庆区域的汽车工业发展仍将面临尴尬的境地。
      
      随着汽车工业模块化供货和全球采购趋势日益明朗,汽车零部件业已逐步成长为独立的行业,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企业已经脱离整车企业的配套体系而独立存在,它们以更专业化的分工、更大的生产规模、更低廉的价格向更广泛的整车企业提供更优异的配套服务。分别脱胎于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的汽车零部件跨国企业德尔福(Delphi)、伟世通(Visteon)就是很好的案例。国内许多整车企业下属的零部件生产部门业逐渐走向独立的企业,如一汽成立了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上汽成立了上海汽车零部件集团等等。原有的零部件企业由从属于某一配套体系的角色逐渐向独立供应商地位转化。
      
      显然,从自身的窘况以及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两方面来看,都表明重庆迫切需要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并且需要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来特殊对待和扶持。重庆不可能走与东部发展完全一样的道路,必须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发展重庆汽车零部件业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基础。重庆汽车零部件业的优势是潜在的,主要表现在产业环境方面:一是重庆已拥有品种齐全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整车生产体系,对零部件业有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重庆的制造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为零部件业的发展准备了产业基础;三是重庆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向周边区域辐射扩展的广阔空间,为零部件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提供了低成本优势。重庆汽车零部件业发展滞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劣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零部件企业既缺乏产品开发能力,也缺乏有效的技术来源;二是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资金匮乏;三是独立的零部件工业体系还远未成型,缺乏系统供应商,甚至许多零部件仍然是由整车企业的车间生产。只有改善这些状况,才能为重庆汽车零部件业注入活力、增强持续发展力,才能使潜在的产业环境优势转化为本地零部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在力量。
      
      发展一个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门组织力量进行发展战略研究,才能制订出切实有效的一整套对策。但有几点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在此抛砖引玉:其一是重庆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政策引导和扶持,离不开政府从宏观层面上的考虑和关注;其二是多管齐下解决本地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来源问题,其中构建面向零部件行业的技术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尤其需要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产品专业设计公司;其三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汽车零部件业,大力培育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尤其是扶持系统供应商的成长;其四是重点扶持和发展高技术含量的汽车零部件新产品,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其五是引导汽车零部件业实现专业化分工,逐步构建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的零部件生产供应体系。
      
      最后,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重庆重点发展零部件业并不是对整车的忽视,相反,恰恰是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整车企业。同时,在发展零部件业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本地整车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尤其要鼓励有条件的整车企业将下属的零部件分支机构提升为独立法人实体,令其成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零部件独立供应商。
      
      总之,改变汽车行业传统的垂直一体化分工协作模式,在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形成对等合作的互动协作关系,在彼此之间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能充分发挥双方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彼此之间的制约,并形成良性互动。因此,针对重庆汽车整车发展快速、零部件相对滞后的状况,当务之急是重点推进本地零部件业的发展壮大,相信经过三到五年的不懈努力,重庆汽车工业会因此得到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系市科技顾问团汽车摩托车组成员、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邓兆祥 )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