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的能源发展新思路
[ 2006-02-13 ]

新建网页 3
创新型国家的能源发展新思路
 
  [ 2006-2-13 ]

 
  最近,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
战略决策。它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下,
为我国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是创新
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是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必
需的生活资料,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和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将能源列为非常重要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能源供应多元化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新的转型期,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还面临着
一些突出的能源问题和矛盾。我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而我国能源资源
并不富裕。我国的能源资源的90%以上是煤炭,已探明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
%;而石油和天然气非常少,石油占2.4%,天然气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
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资源人均值仅为世界人均的17%,天然气为1
3.2%。我国能源资源不足、以煤为主、油气贫乏的状况在今后20年内不会有大
的变化。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能源、环境等问题日
益突出。如何在人均资源占有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的条件下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
我们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的油气资源分配是发达国家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方法。大多发达国
家在经济发展以后,大量进口并消耗石油、天然气这些热值高、环境污染少的优质能
源。如果我们按照发达国家的能源模式发展,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及天然气,会引发
许多问题:一方面会对国际石油市场造成冲击,在政治上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把柄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制约和挑战;另一方面我们将受制于人,能源安全的风险
很大。油气资源已成为国际能源问题的焦点,我们不宜正面介入。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电力发展思路。在国际国内的
这种环境下,我国能源电力的思路应为:节能降耗、能源消费电气化,用最少的油气
消费来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供应多元化,除在进口必要的油气外,还可以从
周边国家输入电能。能源电力发展思路的创新,将进一步为化解能源和环境问题开辟
新的途径。

  从周边国家输入电能2000年全球电力电量交换为9778亿千瓦时,其中北
美为1274亿千瓦时;西欧为4786亿千瓦时;东欧及独联体为1988亿千瓦
时。电能进口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进口电量488亿千瓦时;意大利进口448亿千
瓦时;巴西进口430亿千瓦时等。(国际能源署:能源统计,2003)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电力电量交换很少,而我们的邻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坦等国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蒙古也有部分煤炭资源。若在这些国家投资建电厂
,通过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地将电能输送到国内,则可以实现能源供应的
多样化,降低能源安全的风险。通过鼓励国内企业以参股的形式在周边国家投资建电
厂,以“效益分享、风险共担”的方式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性,以“双赢”确保交易
的持久性。同时又可以减少投资,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

  假如2020年能源总需求控制在28亿吨标准煤左右,如果石油占30%,大
约需要5.5亿吨石油,但我们的产能只有2亿~2.5亿吨,缺口很大。这给我国
油气供应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能降低0.7亿~1亿吨的石油需求,将大大缓解我
们的压力。

  模拟显示:2020年若以电替代油7000万吨,需要输入电量约4400亿
千瓦时,需增加发电装机0.87亿千瓦,全国能源利用效率将提高1.91个百分
点;若以电代油1亿吨,需要输入电量约6200亿千瓦时,需增加发电装机1.2
5亿千瓦,及与之相应的特高压输电线的建设,全国能效将提高2.73个百分点。

  特高压输电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为从国外长距离、大容量输入电能提供了技术
保障。电能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便利的二次能源。以特高压输电线输入电能与
进口石油相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在能源的使用效率上,电能在终端设
备的利用效率比其他能源的效率都高。电力机动车的能效比用油机动车的能效高一倍
多。如:电动汽车、电车的效率是70%以上,大大高于汽车内燃机30%左右的效
率;火车电力机车的效率超过了60%,而内燃机车是30%。假定进口油用于机动
车,则有30%的能源得到有效利用,约70%作了无用功,形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
;而进口电能用于电力机动车,则有70%以上的有用功,只有不到30%无用功。
由此决定了进口电比进口油更经济。若再考虑环保效益,更加证实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在人口、交通密集的用电侧电是零排放的绿色能源。而燃油气的机动车是有污染排
放的,它也是人口密集城市中的主要污染源。

  当然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初期阶段需要有一些投入,但根据科技创新及技术进步的
发展规律:随着技术进步及特高压电网的建设,规模经济的效益会发挥出来,输电成
本还可以进一步下降。

  只有特高压输电技术才能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低成本地从邻国输送优质、
清洁、高效、便利的电能到国内,缓解能源供应的压力,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因此
,电能输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以特高压输电是能源供应多
元化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应加快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示范与建
设,尽快形成跨国界、跨区域的特高压电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能源消费电气化在对能源的使用上,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能源消费方式
,达到能源消费电气化。应尽量降低和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增加电力需求,
在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的同时,也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国内终端能源消费构成中一次能源所占比例偏高,小煤炉、小油炉等严重浪
费能源的燃烧设备比例较大,导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
约10个百分点,且环境污染严重。一个地区用电水平的高低是地区经济水平、社会
文明程度的标志。2002年美国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9.4%;加拿大
为22.1%;日本为23.6%;澳大利亚为23.1%;世界平均水平为18.
3%;我国为18.2%,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我国电气
化水平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必然,也是能源满足经济发展、提
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建设节能型社会的需要。因此,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应“以电代
油”。

  当前,我国交通用油占整个用油量的35%左右,估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
还会加大,大约要将近一半。若到2020年通过交通电气化降低0.7亿~1亿吨
交通用油,将大大缓解我国石油供应的压力。因此,交通电气化将是以电带油的主要
途径。

  要实现交通电气化,首先要加快提高铁路电气化的水平,用电替代铁路用油。铁
路电气化的益处显而易见:一是可以节省大量石油;二是可以提高火车的速度。速度
快、便捷可以将一些航空客运或公路运输吸引到铁路上,这又相应节省了一部分航空
和公路车辆运输用油。三是可以降低运输费用。显然,用电的成本比用油要低得多,
且价格浮动小,安全可靠。四是可以提高能效。电力机车能源使用效率比内燃机车的
效率高一倍。五是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其次,交通电气化的另一部分是城市公交的电气化。现在城市公交大部分是汽车
,消耗了很多油,成为城市主要污染源。如果将公交汽车改成电车、地铁和轨道交通
,既可以提高能效(电车的能效是汽车的一倍以上),又可以节省一部分油,减少对
油的压力,对城市的空气污染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最后,以电动自行车替代摩托车的市场潜力也很大。特别是农村乡镇地区,摩托
车将是农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将会消耗大量的油。

  结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油气的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加。能源供应多元化能
源消费电气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能源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特别是交通的电气化可以
减少对油气的需求,起到以电代油的作用。但我国电能的80%是由燃煤电厂生产的
,环境压力很大。若从邻国输入部分电能,即可缓解对油气的压力,又可以提高我国
的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今后几年我国电力供应会不断增大,甚至供大于求,这
仅是我国电力发展中的阶段性不平衡。从长远来看,我国的资源还是不足的。因此,
能源供应多元化,从周边国家进口部分电能;能源消费电气化,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
消费的比重,将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来源:中国电力报
 

版权所有 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 重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重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05-2006 CQ.C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