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网页 1
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于学信表示,西部大开发和振兴老工业基地让重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曾炒得沸沸扬扬的“成渝经济区”概念,在《“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没有了踪影。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川渝发展有新的调整呢?记者就此专访了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市“十一五”规划蓝图的总担纲人于学信。
重庆面临新发展机遇
记者:《“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没有明确提“成渝经济区”这个概念,对此您有何看法?
于学信:《“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初稿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章中曾列举了十大城市群,其中就包括“成渝经济区”。而草案中确实没有再提“成渝经济区”的概念,这也许是为了各方面的统筹协调。不过,在“十一五”规划中重庆依然面临着众多发展机遇。草案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一节中指出:“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重庆、成都正是属于“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的“重点开发”区。此外,草案将“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改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虽然只改一个“等”字,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也被装进了享受倾斜政策的篮子。因此,重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成渝经济区含35个城市
记者:川渝经济区实际上是西部发达的城市群,您认为该怎样界定?
于学信:无论是称“成渝经济区”也好,称“川渝经济区”也好,都不是过去成渝民间口水仗所称的成都和重庆。成都和重庆只是这个区域的两座核心城市,这个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西部发达城市群。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中标、著名经济学家林凌任组长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组,将四川盆地幅员面积达20.28万平方公里内的成都、重庆、内江、自贡、江津、永川等35个城市纳入经济共同体,全面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这就是“成渝经济区”的概念。我还认为,黔北都应该纳入到这个城市群。
把合作目标投向沿海
记者:您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川渝之间应怎么合作?
于学信:在未来的岁月中,不管是重庆还是四川,要想成为西部经济强人,只有合作才是出路。
我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川渝应进一步加强配合,共同把发展的目标投向沿海,把历史就存在的、在西部大开发中进一步发展的成渝经济区做大做强。我相信不仅在西部会形成一个经济高地,在全国也会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
记者:您认为重庆和四川今后如何形成优势互补?
于学信:我认为成渝之间不管是地理、文化、产业还是其它资源都有各自的优势。从具体产业来说,成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方面走在西部前列,重庆市在装备制造、化工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四川水资源丰富,主要是水力发电,而重庆以煤炭资源为主,主要是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到夏天用不完,到冬天不够用。如果互补,就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可节约资源。
来源:华龙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