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季度重庆经济运行良好
[ 2006-04-24 ]

新建网页 3
2006年一季度重庆经济运行良好
 
  [ 2006-4-21 ]

 
      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实现农业增加值48.32亿元,增长4%。春耕生产进展顺利,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1660.9万亩,同比增加9.5万亩;秋粮播种进度加快,水稻、玉米已完成播种面积计划的80%和90%。畜牧业平稳发展,生猪、家禽出栏分别增长2.9%和5.6%,肉类总产量增长4.5%。乡镇企业加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81.4亿元,增长23.9%,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冬春水利累计投入4.02亿元,修复水毁工程8101处,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2万处。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启动了相关规划编制,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264.08亿元,增长15.5%。四大重点产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54.7亿元,增长40.6%,生产汽车14.94万辆,增长35 %,其中轿车6.28万辆,增长101.6%,主要是蒙迪欧和长安羚羊产量增长42%、101.4%及福克斯等新品上市带动;生产摩托车117.37万辆,增长45.5%。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84.7亿元,增长26.4%。资源加工业实现产值251.8亿元,增长21.3%。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2亿元,增长28%。能源供需矛盾有所缓和,一季度拉闸547条次,同比减少93%。天然气供应9.8亿立方米,增长12.6%。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一季度完成投资324.54亿元,增长17.5%。继续增大对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投入,完成投资13亿元,增长28.8%,但投资量依然不大。加大对增强发展后劲的工业投入,完成投资80.84亿元,增长20.2%。房地产开发投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投资100.87亿元,增长25.4%,高于全市投资增速7.9个百分点。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分别为247.05亿元、120.64亿元,增长48.9%和51.3%。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较好,渝利铁路、兰渝铁路、安常铁路、万盛电厂、乙烯下游项目、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得到国家明确支持,其余项目也在积极推进。
      
      消费需求持续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73亿元,增长14.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加快升级,城市居民更加注重品牌、时尚、个性消费,人均衣着和医疗保健消费分别增长32.8%和37.7%;农村消费由满足吃住向改善条件转变,农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消费分别增长31.7%、18.2%和14.5%。餐饮消费快速增长,完成社零47.19亿元,增长15.8%。节假日消费成为亮点,各商家积极做好节日促销、换季打折、专场购物等活动,主动营造商机;有关部门适时造势,组织策划举办各种营销活动,发掘新的消费市场。消费热点继续升温,旅游业总收入79.74亿元,增长13.4%,自驾游、周末休闲度假游成为时尚;住房消费平稳增长,空置一年以上的商品住房73.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7%。
      
      各项收入快速增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72亿元,增长34.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4%,基金预算收入增长73.2%。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16亿元,增长32.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增长16.1%,财政支出继续向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教育、医疗卫生支出15.22亿元、2.33亿元,增长38.2%和25.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2.1%、13.3%。
      
      对外开放开局良好,完成出口6.9亿美元,增长33.3%,其中机电产品出口4.46亿美元,增长50.8%;进口4.95亿美元,增长52.6%。引资工作亮点频频,实际利用外资0.93亿美元,增长27.5%;实际利用内资36.1亿元,增长24.5%;推动中石油、中石化承诺增加我市天然气供应;与中铝公司签署联合建设中国铝加工之都的框架协议,南川80万吨氧化铝项目即将奠基;乙烯下游产业招商成效显著;4月上旬成功举办深港企业家来渝投资考察活动。
      
      其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发展态势基本正常。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7.5%,达到5036.6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4%,达到3950.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52万人,3月底下岗失业结存20.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5%;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5.08万人。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189.17万人、238万人和156.1万人;享受城市低保77万人。积极推进水电气煤价格联动改革,有关方案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扩大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试点,降低成本1600多万元,平均每个中小学生每学期少支付4元。
      
      
来源:重庆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