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2)
[ 2006-04-25 ]

新建网页 4
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2)
 
  [ 2006-4-25 ]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 顾宗勤

  6.精细化工

  近来,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化工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出来,如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柠檬酸、生物法生产聚丙烯酰胺、生物化工产品的新型酶制剂、新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等在国际市场上已充分显示竞争力。应该予以鼓励发展。涂料工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和耐久性涂料,如水性涂料、粉末涂料、辐射固化涂料、有机硅、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类涂料、重防腐涂料,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涂料等。染料工业重点发展符合国际纺织品环保法规要求的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以及有害颜料替代产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主要抓好有发展优势、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量大面广的短缺产品的发展。重点是化工新型材料中的有机氟、有机硅;饲料添加剂中的蛋氨酸、赖氨酸、泛酸钙、维生素(E、A、D)、丙酸和脱氟磷酸盐等;食品添加剂中的L——乳酸、山梨酸、核酸、安全的脂肪和蔗糖代用品等;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天然或半天然絮凝剂等;生物化工产品中的新型酶制剂、新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长链二元酸、新型生物农药等。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和信息等国家重点产业,需要品种繁多的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与之配套。目前,这些重点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加速期,对配套化工产品需求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将成为精细化工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的主要品种有:汽车、建筑、交通用新型高档涂料,电子和信息产业用的功能材料、胶粘剂和专用化学品及纳米材料等。

  7.化学工业园区

  “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工园区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化工园区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二是园区建设要突出特色,定位清晰,特色鲜明,避免园区间产品和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化工园区建设要规模适度,园区建设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经济实力,遵循一次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既要保证园区发展,又要节约土地资源,防止相互攀比、圈地过大、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脱节,避免因一味追求上大项目、铺大摊子而造成土地资源和公用工程设施的浪费;四是园区建设要体现一体化开发理念,即项目设计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园区管理服务一体化;五是园区产业选择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化工园区要实行“准入制度”,进入的项目要进行严格筛选,要选择产品新、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避免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污染大的项目进入园区。

  (二)技术进步与创新

  1.努力发展高新技术,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新催化技术重点是合成氨催化技术、生物催化技术、高分子聚合物催化技术、碳一化学新型催化技术、环保催化技术、酶催化技术、新催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技术。进行催化反应器放大、设计和制造研究。
  新分离技术重点是大宗有机化工产品精馏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工业气体净化和废水膜分离技术、超重力技术、高效结晶技术。
  聚合物改性技术重点是接枝共聚技术、聚合物合金化技术、交联互穿网络技术、纳米材料改性和短玻璃纤维改性技术,实现聚合物品种多样化、系列化、差别化、功能化、高性能化。
  精细加工技术重点是超真空技术、定向合成技术、表面处理和改性技术、插层化学技术、超纯物质加工与纯化技术等。
  生物技术重点是菌种培养技术、产品分离及精制技术、发酵设备大型化技术、生物催化剂定向改造技术等。新型节能和环保技术重点是热管技术、热泵技术、贮存氢技术、高效蒸发和喷雾干燥技术、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等。
  计算机化工应用技术重点是计算机生产控制与优化技术、集成制造技术、化工故障诊断技术、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和大型化工企业ERP技术等。

  2.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氮肥工业主要推广新型煤气化技术,包括以劣质煤、高硫煤为原料的加压气化技术;先进的净化技术,包括大型化的MDEA(二甲基乙醇胺)、NHD(聚乙醇胺二甲醚)脱硫、脱碳技术;缓释尿素生产技术;热电联产技术,主要指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利用造气炉渣、粉煤和吹风气等,进行热电联产,并鼓励提高锅炉压力等级,实行能源多级利用;推广以水煤浆为原料的大型煤气化和低温甲醇洗净化30万吨/年合成氨国产化成套生产技术和大型尿素国产化成套技术。

  磷肥工业重点推广30万吨/年磷酸、60万吨/年磷铵和80万吨硫酸国产化成套技术,中低品位磷矿制酸技术;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磷石膏利用技术;氟回收和高附加值氟加工技术;硫酸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技术,硫铁矿综合利用技术;复合肥工业开发和推广缓控施肥生产技术;新型包裹材料和制剂生产技术。
  钾肥工业主要重点推广和研发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盐湖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大型硝酸钾生产技术。农药推广生物酶拆分、转位技术,酶反应器技术,定向合成技术,推广先进的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及大型化反应器、连续化反应技术。
  基础有机原料发展新型碳一化学合成技术,如合成气直接生产乙炔或直接合成二甲醚生产技术等。
  氯碱继续搞好国产化离子膜技术、PVC大型国产化聚合釜成套技术和高压氯气压缩机、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装置等,同时继续搞好离子膜研制的工业化研究工作。
  精细化工推广新型反应床技术;新型高效精馏技术;新型氧化、硝化、磺化、氟化、还原技术;新型耐候性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和气干性高固体粉涂料生产技术;国产生物法生产赖氨酸、长链二元酸、聚丙烯酰胺等生产技术、松香产品系列加工生产技术。
  化工新材料推广工程塑料生产和加工技术;通用塑料改性技术;有机硅、有机氟材料生产技术、电子配套材料生产技术。
  轮胎推广高等级轿车、轻卡子午线轮胎、低断面、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子午线轮胎翻新技术。
  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带动传统化学工业发展的步伐。在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采用计算机及网路技术,重点加快企业上网工程的实施,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3.淘汰、削减或限制落后的产品和生产工艺

  (1)淘汰的产品和生产工艺

  合成氨中的水洗脱碳、常压变换、三套管式氨合成工艺;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工艺;硫酸水洗净化工艺;4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胶胎,或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1万吨/年及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1000吨/年以下黄磷;单线1万吨以下有钙赔烧铬化合物;土法炼油;汞法烧碱;5000kVA以下(能力小于1万吨/年)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生产氰化钠的氨钠法及氰熔体工艺;高中温钠法百草枯生产工艺;农药产品手工包(灌)装设备;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KDON-6000/6600型蓄冷器流程空分设备;直接火加热涂料用树脂生产工艺;氯氟烃(CFCs)、主产四氯化碳(CTC)生产、CFC-113为加工助剂的含氟聚合物、用于清洗的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采用滴滴涕为原料非封闭生产三氯杀螨醇工艺和甲基溴(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淘汰);1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含滴滴涕的油漆生产工艺等。

  (2)削减生产能力的产品

  化肥中的碳铵;PIC(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取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和POPs(关于就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取国际行动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限制的农药及其它高毒农药;高有机溶剂含量的农药制剂;高溶剂含量涂料和低档涂料(天然树脂、酚醛树酯、沥青、油脂类);联苯二胺类染料和颜料;破坏臭氧层的CFC物质;斜交轮胎等。

  (3)限制的产品和工艺

  年生产能力小于以下规模的生产装置:30万吨联碱及100万吨氨碱、8万吨合成氨、以石油(高硫石油焦除外)为原料的化肥生产项目、13万吨尿素、3万吨磷酸(P2O5)、12万吨磷酸二铵、20万吨硫磺制酸和10万吨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装置、1000吨/年铅铬黄生产线、5000吨/年氧化铁红颜料装置、2.5万kVA(能力小于4.5万吨/年)及2.5万kVA环保和能耗达不到准入要求的电石炉、5000吨/年电解二氧化锰、15万吨/年烧碱、2万吨/年氢氧化钾、单线2万吨/年或有钙锫烧铬化合物、氯化汞触媒、单套1万吨/年无水氟化氢(配套自用和电子高纯氟化氢除外)、单套反应釜6000吨/年、后处理3万吨/年以下的F22(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除外)、2万吨/年的(甲基)有机硅单体、8万吨/年的甲烷氯化物(不包括为有机硅配套的一氯甲烷生产项目)、8万吨/年并副产的全部四氯化碳没有配套处置设施的甲烷氯化物、斜胶轮胎、力车胎(手推车胎)、高毒农药原药、以滴滴涕为原料的生产三氯杀螨醇、以六氯苯为原料的五氯酚钠、林丹、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3万吨/年三聚磷酸钠。

  (三)产业结构调整

  1.区域结构调整

  “十一五”期间要搞好区域间分工协作、协调发展,减少区域间的无序竞争,避免产业趋同。东部沿海地区,要利用沿江、沿海、技术和市场等优势,瞄准国际发展前沿,一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深加工的产品;二是发展外向型产业,占领国际市场;三是适当时机可以“走出去”办企业,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与国际企业打拼,发展自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便宜等优势,与东部的技术、人才和机制方面的优势结合,加强资源本地化的深加工与利用,形成优势化工产业。东部地区要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利用对口支援的形式,在财力和技术等方面要向西部地区倾斜,把传统产业和原料型的工业,适度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2.行业结构调整

  按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属性,大致把化学工业划分三类工业:第一类是基础性工业,包括: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和农膜等)、石油化工、国防化工、战略物资型的特殊化学矿山等,其主要特点是,关系国计民生,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影响大;第二类是传统性工业,包括:有机原料和中间体、三酸两碱、涂料、染料、轮胎、无机盐和部分品种化学矿山等,其主要特点是,工艺技术成熟、生产能力大,生产厂点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少;第三类是高新技术工业,包括:新领域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信息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其主要特点是,技术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生产利润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第一类,稳定和调整第二类,加快发展第三类。

  3.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十一五”期间应通过股权分置、兼并、租赁、重组等多种形式,加快现有化工企业的改组改造。一是要通过企业内部的股权再造,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二是联合和重组外部资产,做大做强企业,按照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的原则,产业适度集中,形成行业内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以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新潮流。各省、市(如云南)要对现有化工企业进行整合,按照“能大则大,能小则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促使企业向三个方向转化:一是重点培育1~2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主要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的综合性大企业集团;二是培育一批既有优势产品,又有相当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均居较前位次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加快落后企业的淘汰和转化,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和实施限制性政策,或是破产倒闭,淘汰出局,让出市场空间;或是促使企业转化,为大企业拾遗补缺,发展专业性强、批量小的个性产品,成为大型企业集团的关联性和配套性企业。

  五、有关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行为

  自2004年7月以来,我国投资体制进行了改革,面大量广的化工项目不再由国家审批,加上近几年化工市场行情较好,各地新上化工项目较多,为了搞好宏观调控,国家应加强产业政策制定和颁布,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补充、调整和完善,使之具有时效性,并严格产业政策的执行,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同时制定、完善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形成以技术标准、法规、规范等技术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管理体系,以此构建有效、规范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制止无序竞争。要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一方面限制外商进入国内产品已饱和和高污染行业;一方面对一些不影响国家总体安全和我国急需的高新技术产品,适时放宽利用外资的限制条件,提高我国化工生产总体水平;同时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对处于行业前几名的国内龙头化工企业,外国公司又没有核心技术,要控制外国公司收购或控股国内企业,警惕外资垄断性并购。

  2.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

  “十一五”期间,化学工业应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增强自我开发和科研创新能力,对于目前属于空白的产品或差距较大、在短期内又难以取得突破的产品,鼓励企业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引进;各级政府要支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快科研院所转制,促进产学研联合,大力支持和推进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建设技术开发中心;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科技投入强度,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用于科研开发,并给予相应优惠政策,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研究建立科技开发与创新的风险基金,解决企业科技开发与创新的先期投入不足的问题。

  3.积极扩大产品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

  近几年,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很快,很多产品产能过剩,“十一五”期间要注重开拓国际市场,以国际市场带动国内工业的发展。要成立受国家支持和管理的产品或行业出口协调组织,建立产品出口有效的协调机制,避免同一产品多头对外、内部竞相压价;国家要建立相应国际认可的产品高水平国家级认证、检测机构,减少企业到国外认证的费用,提高出口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要把“走出去”放到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各种机会,将我国已经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如尿素、纯碱、轮胎、农药、染料、涂料、烧碱等,转移到国际上有市场和我国技术上有比较优势的国家生产;对本国需求量大而先天不足的资源(如钾矿、磷矿等),采取多种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开拓资源,弥补国内不足。

  4.加强环境保护,注重安全生产

  搞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取得稳定生产和收益的前提和条件,近来由于连续出现几次影响面大的烈性环保和安全事故,加上平时小事故不断,社会对化工企业的信任度下降,很多地方'谈化色变'。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自身建设,切实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没有三废治理装置或治理不达标的企业,要舍得花投资新上或改造环保装置,不能得过且过,也不能有了环保装置作为“摆设”,检查来了开起来,检查走了,恢复如旧;安全生产靠得是平时生产基础管理,禁止违章操作。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监督和检查,要制定紧急事故处理预案,一旦发生事故,不要手忙脚乱,冷静处置。同时也要预防事故夸大现象的出现,我们既要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也要防止'因噎废食'。近来有一种说法,我国的化工企业建在沿海沿江是布局上的失误,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据我们了解,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把化工企业布置在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如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集中了大部分美国大化学工业公司,沿岸几十公里长;欧洲的莱茵河靠近入海口沿岸地段布满了化工装置;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大部分化工装置也是布置在沿海一带。我国化工企业环保和安全问题,布局上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沿江上游和一些流量小的河流布置高污染的企业是不合适的,但主要还是现有企业的治理和管理问题。

  5.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我国的萤石、重晶石、硼矿、锶矿、钡矿、稀土、磷矿石等矿产资源,是重要的国际性战略资源。这些矿产资源要制订战略性开发利用规划,采取措施进行保护性开采,制止盲目超量开采和滥采滥挖。在强化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的同时,严格限制这些资源的直接出口和粗加工品出口。同时要加大进行这些资源的勘探力度,增加后备资源,鉴于找矿难度大、效益差,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和推动这项工作,防止资源枯竭。
  另外,目前国内资源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避免资源占有的地方,对国内其它缺少资源的地方进行资源壁垒,否则,影响国内化学工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


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