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网页 3
在气源没落实的情况下遍地上马LNG项目,将造成我方被动——
在中海油低价拿下澳大利亚项目后,LNG开始受到中国公司青睐。
据了解,截至2005年,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已公开的国内LNG规划项目共有18个,总设计能力达到6000万吨。
中石油的福建项目正在建设中,将于2007年下半年完成,计划从BP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西的相关项目进口260万吨/年,气源供应谈判还在进行中。
中海油的宁波项目,建设产能300万吨/年,2008年投产,原考虑澳大利亚高更(Gorgon)LNG公司为供气方。但由于中海油与日本公司竞争高更供气合同时失利。宁波的LNG项目建设进度也随之放缓。
中海油计划2008年运营的福建LNG项目,也因为印尼东固气田推迟投产,将面临着260万吨的气源缺口。
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抗说,中石化计划中的LNG项目,希望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进口气源。
但是这些气田位于世界最敏感的地区———波斯湾,由于国际问题影响,供气的稳定性也受到威胁。
还有其他如中海油的上海、海南LNG项目,中石油的江苏、辽宁、河北和锦西的LNG项目,中石化的青岛、连云港、天津和珠海LNG项目,都属于已认证但未确定气源的项目。
这些接受站的投资动辄200亿,以10个项目无法落实气源估算,3家公司估计有2000亿投资被“套牢”。加上下游天然气发电等用气项目的投资,损失无法估量。
日前,雪佛龙网站宣布,中国进口的首批液化天然气(LNG)近日已抵达广东。
这批LNG来自西澳大利亚北部Karratha镇,是该国最大的天然气项目。雪佛龙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均在该项目中占有股份,中海油同时还是广东LNG接收站的业主。
同时,中海油与印尼的LNG进口谈判也取得了进展。但除此之外,我国起码还有8个LNG终端接受站没有落实气源,专家认为,这种局面将造成我国“受制于人”。
中海油看中基地群岛项目
首批LNG将在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湾秤头角的LNG接收站码头上岸。大鹏湾项目总投资291亿元。中海油出资33%%,BP出资30%%,其余股份由广东省方面和香港财团分享。该批LNG由中海油负责运营。
这批LNG的卖方是澳大利亚澳德赛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澳能”)。澳能于今年4月24日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中海油新闻发言人刘峻山表示:“澳能设立代表处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落实LNG进口协议。”
根据澳能和中海油2002年签订的“照付不议”合约,2006年起,澳方每年向广东提供330万吨LNG,25年不变。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抗告诉记者:“LNG行业的“照付不议”通常会约定,进口价格要根据国际油价随
时浮动。”
双方在2003年签订的资产购买协议还约定,中海油将享有未来在已探明储量之外勘探的参与权。如果广东LNG项目的最终供气量增加,公司所购权益将随之增加。
目前,广东省已规划的1570万吨/年的LNG用气量中,仅有大鹏湾项目一期的370万吨有着落,其余的油气资源尚待落实。刘峻山表示,就西北大陆架基地群岛的天然气资源,中海油正在和澳能谈判。
中国公司进退两难
5月24日,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在股东大会上表示,集团与印尼东固气田的利益磋商进展良好,但不能作进一步披露。这一表态意味着中海油与合作公司尚未最终签署文件。
实际上,自去年美国宣布将大幅增加LNG进口量后,中海油LNG海外拓展进展开始放缓,5个月后,中海油失意高更项目,高更项目曾被看作中海油上海、浙江LNG工程的主要气源。
2005年6月,美国对外宣称将新建22座LNG项目,其中5座已经获得批准。由于美国是全球天然气消费大户,因此市场普遍预期原有的供需平衡将被很快打破。
某业内人士说:“现在我国的这些在建、待建项目的处境很是尴尬:如果不签合同,美国、日本的计划不正式上马,以拉高价格;一旦你在高价位签署了大量购气的合同,美方又宣布取消购气计划,导致气价暴跌,怎么办?”
张抗也认为,各家公司在气源没有落实的情况下争相“跑马圈地”,遍地上马LNG项目,将给自己带来很大被动。
新闻背景:
气源成为我国发展LNG的最大瓶颈
液化天然气(LNG)是通过制冷的方法将天然气变成液体。运输方便、安全高效、清洁的优点使LNG成为我国改善能源结构,替代石油进口的主要选择。
截至2005年,我国中海油、中石化和中石油三大公司已公开的国内LNG规划项目共有18个,总设计能力6000万吨左右,很多都在项目规划书中说明2010年前后供气。LNG项目基本放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为我国天然气主要消费地的东部沿海地区。
正当我国LNG发展如火如荼之时,气源问题使得中国LNG产业面临窘境。据了解,众多LNG项目的气源除了我国海上气田提供外,大部分依靠进口。但目前的情况是拟建和在建的十几个LNG项目中落实气源的仅有两三个。
受气源供应紧张影响最大的是LNG项目建设最多的中海油,而供应稳定的只有2006年6月即将建成的中海油位于广东的中国首个LNG项目。此项目使用的是来自澳大利亚澳德赛能源西北大陆架项目提供的气源。由于此供应协议在2002年
就已经签订,规定澳能从2006年起将每年向广东输送370 万吨 LNG,25 年“照付不议”,保证了中石油广东370万吨/年LNG项目的气源,但其即将建设的二期共700万吨/年LNG项目将受到影响。
中石油的第二个LNG项目正在福建漳州建设中,计划于2007年下半年完成,将从BP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西项目进口260万吨/年LNG,气源供应谈判还在进行中。
在宁波中海油与当地共同投资的接受能力为300万吨/年第三个LNG项目,原考虑澳大利亚高更(Gorgon)LNG公司为供气方。但最新消息传出,中海油在与日本公司竞争高更供气合同的较量中由于价格原因败下阵来。受此影响,宁波
的LNG项目建设进度放缓。
计划2008年运营的福建LNG项目,也因为印尼东固气田推迟投产,将面临着260万吨的气源缺口。
除中海油之外,中石化计划中的LNG项目主要供气方伊朗由于近期的国际问题,使其供气稳定性受到影响。受影响的除中石化巳与伊朗签署支付700亿美元、30年内供应2.5亿吨LNG的合同,还包括国有石油贸易商珠海振戎公司将支付2
00亿美元,在25年内从伊朗进口1.1亿吨LNG的合同。一旦伊朗问题出现重大变故,与其相关的我国LNG项目将难以正常投入使用。
还有其它如中海油的上海、海南LNG项目,中石油的江苏、辽宁、河北和锦西的LNG项目,中石化的青岛、连云港、天津和珠海LNG项目,都属于已认证但未确定气源的项目。
到2010年为了这些LNG接收站和配套民用、发电、化工装置能正常投入运行,预计中国每年至少需要进口3000万吨LNG,而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新的气源没有解决,届时我国进口LNG缺口达到50%以上,将出现严重的“气荒”和配套装置的闲置,其严重后果不言而喻。
除比较特殊的地缘政治影响外,气源供应问题主要是在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下出现的。我国的这些LNG项目都是2000-2002年左右确定建设的,进口气源供应谈判也是那时候就开始,由于近几年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冲高,这些谈判
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因素成为我国进口气源谈判成功的关键,近期由于价格问题使中海油澳大利亚高更供气项目谈判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
目前中国大部分规划中的LNG项目都是长期项目,投产都要在 2010 年之后。但在气源没有落实时,这些项目就很难开工建设。在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下,中国的各大石油公司购气之旅变得愈发艰难,气源问题正成为我国LNG发展
的最大瓶颈。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