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石化行业的发展展望与战略选择(上)
[ 2006-06-02 ]

新建网页 2
"十一五"石化行业的发展展望与战略选择(上)
 
  [ 2006-6-2 ]

 
  “十一五”规划与以前历次五年规划比较,农业、节能、环保、对外开放、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问题仍然将是“十一五”期间的主题,而开发新能源和产业区域布局调整战略则是在能源紧缺新背景下提出的新任务。

  强化节能和环保政策为优势企业带来机遇

  “十一五”规划建议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

  如果限制高能耗产品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和关停污染不达标企业的政策能够在“十一五”期间严格执行,则部分石化产品可能出现前期煤炭行业严格治理整顿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涨的局面,从而为国内具备国际竞争力但受制于产能过剩、竞争无序而效益下滑的无机盐、磷化工、氯碱、焦化和电石等产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国家对节能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力度的加强将使有实力进行技改投资的企业投资成本降低,提高产品盈利能力。化肥、氯碱、纯碱等大宗化工品竞争激烈,产品毛利率不高,通过蒸汽、尾气和其它副产品回收将明显提高产品盈利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和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优势公司的制胜法宝。

  新能源开发:风险因素较多,盈利前景不明

  在近年来国际国内原油、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及国内原油供应紧张、自给能力快速下降的背景下,“十一五”规划建议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能源产业位列首位。国家能源战略将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行油气并举,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扩大境外合作开发,增强石油战略储备能力,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在能源多元化方面,煤生产甲醇及其衍生产品二甲醚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概念,但由于该产品由煤炭或天然气转化而来,转换过程中能量损失过半,是以牺牲紧缺资源来获得量更少的另外一种紧缺资源,并不属于可再生能源范畴。虽然原油价格高涨使当前阶段煤制甲醇在经济上变得可行,但考虑到潜在的巨大市场风险和社会成本因素,国家并未予以明确政策支持,甲醇和二甲醚用于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均没有相关国家标准出台。考虑到当前国内甲醇市场年需求量仅有500万吨左右,而传统化工用途需求增长速度有限,国内近2000万吨在建和拟建甲醇产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风险不言而喻。

  煤炭液化也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单位产能固定资产投资额近万元,产品成本中固定费用比重甚高。粗略估算表明,煤变油只有在原煤价格在100元/吨左右、原油价格在30美元/桶左右时才能够保证盈利。但考虑到时国内煤炭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综合开采成本不断上升以及未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根本无法保证投资项目能够在未来十年以上的投资回收期中均取得预期的回报。

  燃料乙醇是主要替代能源中惟一真正意义上的可再生能源,但淀粉类农作物发酵工艺成本过高的问题即使在今天油价高企的情况下也难以回避,短期内仍然只宜作为国家支农政策的一部分,通过财政补贴方式进行局部定点试产。

  煤制甲醇和煤液化均属于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单一项目规模起点高、固定投资金额巨大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项目,由于固定费用比重大,盈利情况对产品市场价格高度敏感,投资风险极大。在当前阶段,除了为保持对国际能源市场一定的影响力而由
国家在资源、税收、价格保障、价格补贴和产品收购协议等各方面给予较大盈利保障的煤炭液化、燃料乙醇等战略性试点项目外,大规模的替代能源开发在当前仍然面临极大的市场和政策风险,一般实力的企业难以抵御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未来盈利前景
难以预测。预计“十一五”期间真正可行的能源开发战略仍然是加强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其中海洋石油和陆上天然气、煤层气具备最大的增产潜力。但受可探明和开发资源量限制,在维持12倍左右的适宜动态储采比的情况下,未来五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率将仅在2%左右,天然气产量增长速度会略高5%,国内原油和天然气自给率将继续下降。


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