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抓好十件大事促进三峡库区商贸流通业发展
[ 2006-07-05 ]

新建网页 1
重庆市抓好十件大事促进三峡库区商贸流通业发展
 
  [ 2006-7-5 ]

 
      1.支持三峡库区各区县政府所在地规划区内中心商圈的规划建设。立足三峡库区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指导三峡库区各区县制定完善中心商圈建设规划。重点支持万州、涪陵、开县、奉节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心商圈,增强中心商圈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档次的提升,尽快形成三峡库区区域性商贸中心。“十一五”期间,在完善、提升万州高笋塘商圈功能的基础上,支持其他14个区县各建成一个中心商圈,每年重点扶持3个中心商圈的建设,5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2.支持三峡库区中心镇商业中心区规划建设。指导三峡库区24个中心镇按照“商住分离、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的思路,加快商业中心区规划建设。“十一五”期间,每年重点支持5个中心镇商业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到2010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通过重点推动,使三峡库区中心镇商业初步形成设施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以新型商业业态为主导的商业服务体系。
      
      3.支持三峡库区专业市场、商业特色街发展。结合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与三峡库区九大特色工业、八大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工业园区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轻工业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大中型专业市场,扶持发展市级边贸市场。“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发展万州小天鹅批发市场、涪陵南门山农贸市场、石柱黄连市场等30个专业市场(含13个边贸市场),力争市场成交额年均增长14%以上。着力培育发展旅游商品、休闲美食等商业特色街区,重点培育万州区北滨路休闲特色街、涪陵区建涪路风情美食特色街、江津市滨江路美食文化街、丰都县旅游文化用品一条街等15条商业特色街。
      
      4.支持三峡库区农村市场“双建工程”建设。指导三峡库区科学制定“双建工程”建设规划,有序推进三峡库区乡镇连锁经营超市,村社便民放心商店建设。帮助三峡库区引进和培育一批“双建工程”龙头企业,按照标准和要求新建或改造商业网点,构建起三峡库区以区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社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的工业品下乡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双向流通网络。到2010年,帮助三峡库区建成385个乡镇连锁经营超市和3500个规范的村社便民放心商店,覆盖面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移民迁建的乡镇和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5.支持三峡库区加强贸工农一体化。依托三峡库区优质柑橘、瘦肉型生猪、草食牲畜、优质粮油、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充分发挥商贸流通的先导作用,实施工商联手、农商联手,做大石柱辣椒、涪陵榨菜、长寿水产、江津花椒、奉节脐橙、开县生猪等15个种植养殖及加工基地,以商促工,以商活农,帮助三峡库区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市级商贸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种植养殖及加工基地的对接,建立农产品购销长效机制,使三峡库区的农产品不仅能卖得出去,而且能卖个好价钱。
      
      6.支持三峡库区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持三峡库区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改制、联营、控股、参股、兼并等方式,改造一批传统物流企业,鼓励组建对行业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加快推进三峡库区运输、仓储、物流等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实现专业化改造,并从中选择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和发展潜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帮助三峡库区引进一批市内外现代物流企业参与三峡库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万州、涪陵、长寿建设港口物流基地,打造具有综合物流功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培育江津、奉节两个专业性物流基地,发挥其在地区物流配送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5家以上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7.支持三峡库区做大做强会展业。帮助三峡库区办好万州三峡库区物资交易会、涪陵乌江榨菜文化节和美食文化节、开县锦橙文化节暨商品交易会等现有会展。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市商委牵头,通过包装、嫁接、整合等措施,将有影响的会展提升为三峡库区区域性会展或全市性品牌会展。从2007年开始,采取申办方式,在库区每年轮流举办“三峡库区美食节暨名优商品展销会”。三峡库区全国驰名商标产品,参加市商委牵头举办的会展,免交展位费;重庆市著名商标产品,展位费减半收取。
      
      8.支持三峡库区“信福工程”建设。2006年重点选择三峡库区基础条件较好的100个行政村作为“信福工程”首批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年扩大试点范围,到2010年,“信福工程”力争覆盖库区60%左右的行政村,其中移民迁建村实现全覆盖。通过实施“信福工程”,帮助三峡库区农民利用信息手段及时准确了解市场农产品需求、价格等信息,引导生产和交易,增加农民收入。
      
      9.支持三峡库区成长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库区国有商贸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到2007年5月,全面完成69户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任务。指导改制后新组建企业策划一批有市场前景的发展项目,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新组建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三峡库区每个区县选择1—2家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商贸流通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尽快形成推动三峡库区流通现代化的骨干支撑力量。引导“重庆市商贸流通企业30强”和城市大店名店到三峡库区建立分支机构,发展连锁店,调整和提升当地商业业态,改善购物消费环境。
      
      10.支持三峡库区移民就业。落实一批教育培训基地,指导有关商贸学校和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抓好移民短期技能培训工作。“十一五”期间,每年资助2000名三峡库区移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五年共培训10000名,并帮助其就业;市商委所属的一财校、二财校、商务高级技工学校自2007年起,每年各办一个移民子女学历教育班,免费培养移民子女150名,四年共600名,并负责安排毕业生在主城区就业及转为城市户口。搭建商贸流通人才供需平台,适时发布市内外商贸流通企业人才需求及三峡库区移民供给信息,强化移民劳动力供需衔接工作,指导帮助移民转移就业。
      
      
来源:重庆商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