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半年重庆市丝绸行业运行情况
[ 2006-08-08 ]

新建网页 7
2006年上半年重庆市丝绸行业运行情况
 
  [ 2006-8-8 ]

 
  一、 蚕茧生产

  据重庆市蚕桑站统计,2006年春季全市春季发蚕种29.7万张,同比下降3.2%;产茧10416吨,同比增长12.91%;平均单产35公斤,同比增长12.9%。蚕茧质量较往年有明显提高,解舒率平均提高5-8%。全市综合均价867.5元/50公斤,同比上升32.44%;正茧均价885元/50公斤,同比上升28.17%。蚕农春季养蚕收入达1.807亿元,同比增加收入5990万元,增幅达到49.59%。蚕农养一张蚕增加收入202元。全市目前养蚕农户约50万户,2006年春季,平均每户蚕农可增加收入120元。

  目前,全市夏蚕发种25.1万张,增长10%,预计可产鲜茧8000吨。春夏二季发种平衡后会略有上升。

  二、工业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实现工业产值56392万元,同比增长55.1%,生产生丝1888吨,同比增长6.3%,真丝织品567万米,同比增长31.9%。在全行业中,重庆昌州茧丝绸有限公司、重庆清溪丝绸有限公司、合川市太和丝绸有限公司、重庆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垫江分公司等企业由于原料充足,生产情况好于去年。

  三、产品质量

  据商检统计,全市白厂丝商检平均等级为3A50,同比增加0.01个等级,正品率为99.87%,其中重庆片区为3A50,涪陵片区为3A79,万州片区为3A20,双宫丝平均等级为特99,正品率为99.15%,有6户企业都达到了双特级,双宫丝的质量继续保持较好水平。由于原料不足,部分企业对原料没有选择余地,白厂丝质量下降较大;由于原料不足加上内销市场好于出口,上半年只有12户企业报检,同比减少7户,全市白厂丝和双宫丝的总报检量同比下降19.2%。

  四、外贸出口

  据海关统计,2006年1—6月全市丝绸产品出口1952.2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7%,完成年度目标的32.54%,占全市农产品出口的24.3%。

  上半年共有4大类产品出口。丝类产品同比量减49.1%、值减38.2%、平均单价上升21.4%,在丝类产品中,长丝类量减51%,值减60.76%,平均单价25.09美元/公斤,同比上升5.01%;短丝类量、值分别增加112.3%、54.1%,平均单价22.14美元/公斤,同比上升37.73%;坯绸类量减30.3%、值减3.9%,平均单价2.63美元/米,同比上升38.8%;染色印花绸下降幅度较大。

  从市场份额看,原料性商品占出口总额的30.45%,坯绸占54.3%,染色印花绸占0.13%。原料性商品的份额有所下降,绸类商品的比例已超过了原料性商品。

  上半年共有15户企业有出口实绩,按集团口径计算有12户出口企业,其中6户企业是呈上升态势,5户企业呈下降态势,有1户为新出口企业。其中重庆万兴绢纺有限公司、重庆宏美达新星贸易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川投丝绸丝绸有限公司同比出口增长幅度较大,重庆祥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昌州茧丝绸有限公司同比出口略有增长。

  上半年的丝绸出口共涉及1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占出口总额的96%,其中印度占88.4%,其它国家的占比为4%,印度市场的份额比上年已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虽然市场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但市场集中、单一的矛盾依然突出。

  五、运行特点

  (一)蚕农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我市的春茧生产,由于缺乏农村劳动力及蚕种供应不足等原因,发种量小幅下降,但总体上呈现出蚕茧增收、蚕农增收、单产提高、价格提高、质量提高的特点,鲜茧价格涨幅和蚕农增收是10年来最大的一次,起到了增产又增收的效果,实现了蚕农、企业、政府三满意。

  (二)茧丝价格大幅波动

  今年一季度市场价格在连续二年多上升的基础上继续走高,丝价从年初的28万元/吨左右,上升到2月份的34万元/吨,3月份后价格又迅速回落,最低跌到19万元/吨,目前稳定在23万元左右。茧丝价格的暴涨暴跌,对整个丝绸产业链造成严重影响,对行业经济健康运行造成极大破坏,要消化这种不利影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工业生产开工不足

  由于茧丝价格的大幅波动,上半年只有30%的企业正常生产,30%的企业完全停产,其余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开工严重不足。也是因为对原料饥不择食,使部分企业白厂丝的质量严重下滑。此外,进入夏季以来,我市大部分区县严重干旱,河水干涸,丝厂只能用自来水维持生产,使得生产成本上升,工业效益下滑。

  (四)出口单价上升,数量大幅下降

  首先,由于茧丝价格的大幅波动,国外客户,特别是下游企业不敢贸然接单;其次,5月份印度公布了对我出口绸缎的反倾销措施,也影响了以坯绸为主的出口实绩;第三,上半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使得企业选择国内销售,减少出口,以规避汇率风险,缓解资金压力。今年2—5月的出口实绩是近5年下降最大的几个月,6月份虽然在逐步恢复,但按上半年出口下降的情况推算,全年出口要实现同比增长是比较难了。


来源:重庆市外经贸委
编辑: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