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迎来发展良机
[ 2006-11-06 ]

民营经济迎来发展良机 [ 2006-10-30 ]   “民营经济有今天的发展,靠的是民营企业家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阳光雨露’般的政策滋润。”重庆市工商联有关人士评价说。   锲而不舍   民间有一种说法,民营经济的发展饱含了“四千”: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言万语。   在重庆,民营企业家们创业的精髓就是自强不息,敢说敢做,敢闯敢拼,能一掷千金大胆求变,也能默默无闻卧薪尝胆。   小天鹅集团总裁何永智说:“创业是件很艰辛的事,不仅需要起早摸黑,更需要有一份执着和信念。”   就是凭着这份执着和信念,从街边小店起家的小天鹅,当初只有3口锅,如今连锁店遍布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在起步阶段,民营企业家大多白手起家,缺少资金,要扩大生产难,市场环境也差,他们硬是凭着一股见缝插针,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有一点节余的钱,他们就再投入,一点一点地做份额、占市场;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他们就想未来,一步一步地谋发展、找出路。这样,才一步步走上了发展的阳关大道。”市工商联有关人士评价说。   阳光雨露滋润   “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坐稳重庆的半壁河山,得益于一步步‘叫真’的政策带来日益宽松的发展环境,逐渐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分忧解难。”市中小企业局有关人士表示。   从2002年至2003年,我市将乡镇企业局、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小企业发展指导局合三为一,理顺了民营经济的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市工商联也充分发挥了推动引导作用。   直辖以来,我市分别于1997年、2003年和2005年先后出台了3个版本的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并落实了工业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所得税优惠政策、在三峡库区新办民营企业免征所得税等。在用活用足政策方面,我市走在了西部地区的前列。   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打造都市型工业,建立了31个工业园区,让民营经济有了立足之地。   我市整合了多个政府部门的资源,建立了22个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和民企维权中心,让他们找到了“婆家”。   不仅如此,去年,《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为民营经济发展勾勒出了清晰的轮廓。按这一规划,到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将达到3700亿元,占GDP的74.6%。   “阳光雨露”的滋润,让民营企业家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并让民营经济茁壮成长。   营造尊商重商氛围   尽管如此,在发展过程中,仍有民营企业反映:某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还不尽如人意,有些制约发展、阻碍发展的环境问题仍然存在,在有的领域还没有做到“国有民营一视同仁”……   “不破除阻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观念,重庆要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将非常困难。”今年7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努力创造重庆适合各种所有制形式经济主体发展的“阳光”、“空气”和“土壤”。并以此为契机,在市级机关开展了“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学习整改活动,为民营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今年10月,市委书记汪洋和市长王鸿举分别率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分赴浙江、江苏和湖南、江西学习考察,探寻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奥秘,查找我市在行政管理上与沿海先进地区的差距。   一场从上到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尊商重商的合谐氛围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也在一步步落实。   从今年3月起,我市就开始集中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行政规定,以破除政策障碍。   针对重庆餐饮企业的地位与贡献不相称、与工业企业纳税不平等、同行竞争日趋加剧甚至“江湖菜”出走巴渝等现状,今年9月,我市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针对民营资本很难进入文化产业的大门,我市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意见》;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我市积极打造中小企业融资“输血”平台,今年9月成立了“重庆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会”,多渠道、多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来源: 华龙网 责编: CY 版权所有 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 重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重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05-2006 CQ.C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