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未来重庆的城市结构和布局为"五大"
[ 2006-12-21 ]

新建网页 1
黄奇帆:未来重庆的城市结构和布局为"五大"
2006年12月21日 08:29:03  来源: 重庆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重庆今后将是一座怎样的“城”?在昨天的2006年第四季度市情报告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一个以主城为核心的大都市,一个由区域中心城市组成的大经济圈,一个绵延不绝、与成都势成呼应的西部大城市群。

    报告会上,黄奇帆首先向来自国外驻渝领事机构、在渝外资企业和投资机构、商会和市有关部门的代表们通报了目前我市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并向他们介绍了未来5年我市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总体思路与具体规划。

    未来重庆的城市结构和布局,被黄奇帆归纳为“五大”:大都市、大经济圈、大城市群,以及纵贯期间的大交通,和与目前截然相反的“大城市带小农村”格局。

    黄奇帆说,未来的重庆主城规划面积为2500平方公里,除去约1500平方公里不适合城市建设的“山山水水”外,剩下的区域将在2020年前后以12个城市组团的方式,形成一个集聚800万常住人口、200万流动人口的国家级大都市,同时也是中西部最大的城市。

    以主城为圆心,1小时高速公路里程半径内,则将是一个由主城和区域中心城市共同组成的大型城市经济圈。在这一区域,1600万常住人口中有近八成是城市人口。未来重庆约80%的工业销售值将在这里产生。

    围绕这个大经济圈的,将是一个包括15个中心城市的、绵延整个重庆的城市群带。加上成都及其周边城市,届时成渝沿线将出现一个由35个城市组成的庞大的西部城市集群。不断蔓延中的高速公路、铁路、高等级公路网络,则将是连接这一庞大集群的“神经”和“血管”。

    “今后,重庆市城市人口的比例将在70%以上,形成2—3个城市人口帮带一个农村人口的局面。”黄奇帆表示,这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城乡一体化格局,而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因之进入另一番境界。(记者 王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