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能走向与政策操作
[ 2007-01-17 ]

新建网页 1
张曙光: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能走向与政策操作
 
  [ 2007-1-16 ]

 
  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2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了13%。
在中国探索以新的方式寻求发展之际,其经济走向如何,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
国内外热议的中心。

  有人说,目前的世界经济严重失衡,此说不虚。但更恰当的说法可能是,总体来
看,目前的世界经济是均衡的,但这是一种严重失衡基础上的均衡,一种立于刀刃上
的非常脆弱的均衡,这种均衡很容易遭到破坏。

  因为,中国经济是失衡的,集中表现为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持续积
累;美国经济也是失衡的,表现为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的大量和快速增加。美国
的逆差和赤字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盈余以及石油美元的流入大体相当,构成了世
界经济均衡的脆弱基础。

  尽管世界经济均衡的基础非常脆弱,但均衡的破坏对谁都没有好处,只是损失大
小的分布不同而已。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都不愿意看到均衡局面的破坏,彼此之间
也在不断地沟通和合作,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政策调整,以继续维持这种脆弱的均衡。

  根据世界各大机构的预测,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趋缓,再加上国内的紧
缩调整,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也会低于上年。这已基本成为共识。但对于将来会
是怎样的结果,分歧就比较明显,甚至相当大。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又好又快,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8%,这
可能是最低的,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预测则是10.1%,也许是最高的。因为消费
的增长是相对稳定的,所预测的差异取决于贸易和投资的变化。这是有道理的。

  从贸易来看,商务部预测将增长15%左右,看低的大有人在,有人认为,出口
只能增长10%多一点。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外部需求减少,国内政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今年中国
的贸易增长也会减慢,但仍然会超过15%,达到20%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按此
估计,贸易顺差将分别为1932亿-2016亿美元和1535亿-2414亿美
元,其均值为1974亿美元。可见,贸易顺差的增长减缓,但绝对额仍大于上年。

  既然贸易顺差将达2000亿美元,在汇率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资本账户的流入
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这样一来,2007年外汇储备的增加将不会少于3000亿
美元,按升值后的汇率计算,被动增加的基础货币投放将会大大超过2万亿元,加上
银行系统的货币创造,因而,国内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还会继续。

  这么多的资金和货币不是流向资本市场,就是投向实体经济。虽然2007年的
股市将是一个牛市,也容纳不了这么多的资金,更何况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决非福音。
所以,2007年的投资增长虽会趋缓,但也不会降到20%以下,有可能在接近
25%的区间上运行。

  如果再考虑到中国经济运行的体制特征,政府间的经济竞争和投资竞争还会继续。
在这种竞争中,率先和大幅削减投资必然是竞争的失败者,而坚持和增加投资则会
赢得经济竞争的胜利,取得经济上的实惠。

  由于消费的增长比较稳定,且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目前这方面的政策和体
制调整也不会立即见到大的成效,而随着贸易增长趋缓,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小,
无论是扩大国内需求,还是保持稳定增长,投资的较快增长都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不
可能减慢太多。

  既然如此,今年的政策操作还是以稳健为好。好在,随着两税合一法案的通过和
赤字规模的缩小,财政政策的预期效应是扩张性的,可以平衡汇率升值的某些紧缩影
响;由于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需要紧一些,但是,切忌紧缩过度。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