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重庆经济总量2015年迈入"万亿俱乐部"
[ 2007-04-12 ]

新建网页 1
 
 
力争重庆经济总量2015年迈入"万亿俱乐部"
 
  [ 2007-4-12 ]

 
      “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赋予重庆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明确了重庆新的历史使命,对重庆寄予了更高期望,为此我们必须履好新责任谋好大思路。”4月10日,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庆要力争200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高增速,经济总量2015年迈入“万亿俱乐部”,2020年突破2万亿,提前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杨庆育说,“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重庆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我们必须以更巨大的改革勇气,更卓越的发展智慧,更高超的调控艺术,充分发挥中西部惟一直辖市的体制优势,在更高阶段、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必须立足直辖十年发展基础,体现“加快”、“率先”要求,确立更高目标,谋划一系列思路。
      
      围绕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我市争取到2020年建成综合实力最强的城镇密集区、竞争实力最强的产业基地、服务功能最强的基础设施体系,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城镇化率达70%以上,“1小时经济圈”经济总量占西部省会城市的30%以上。
      
      围绕培育西部产业高地,推进城市规划科学化、城市建设集约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打造以“1小时经济圈”为核心的城镇密集区,建成功能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要素充分流动的市场体系,提高综合实力和承载力。
      
      深化川渝合作,依托“1小时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及其毗邻城镇群,着力打造成渝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由2006年的5%提高到2020的9%以上,成为国家新的增长极。
      
      建成西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二环十射”高速路网,实现“4小时重庆”;完善“一枢纽十干线”铁路网,实现8小时到上海,5小时到广州,3小时到兰州,1小时到成都,朝发夕至北京;形成“一大三小”空港格局,把江北机场培育成国家区域性枢纽机场; 打造三大枢纽港区、五大重点港区,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构建“五横、六纵、一环”城市快速路网,实现客运交通与轨道交通、城市铁路无缝换乘,打造快捷城市。
      
      建成坚实的能源资源供给系统,发展水电,优化火电,推动核电,完善电网,推进“泽渝”工程等大中型水利项目,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能源资源保障。培育中高端服务业基地,打造购物天堂,建成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有效构建跨国公司或领军企业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制造基地、营销和货物分拨中心,建成区域性创新体系、国家级职业人才培训基地、互联网交换中心和精品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基地。
      
      壮大“1小时经济圈”,将其打造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核心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主要载体、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平台和“一圈两翼”互动并进的强大引擎;有效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培育成为功能互补的大城市和新兴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大对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贫困山区的政策支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市发改委近期将重点完善“1小时经济圈”规划,形成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方案,研究出台有关户籍、就业、安居、社会保障、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优化跨区域的综合性重大经济行为和产业布局。
      
      系统地滚动策划和储备一批重大战略项目。除“十一五”已规划的650个,投资规模1.5万亿的重大项目库外,力争每年新储备1000亿-2000亿的重大项目,通过滚动推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使部分产业跻身西部前列、全国一流、世界水准,培育起率先发展的“火车头”。
      
      杨庆育介绍,市发改委还将系统地把胡锦涛总书记的部署转化成国家的政策支持。在完善思路、拟定举措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争取中央支持的推进方案,争取国家更多的改革创新试验、试点,更多国家区域性调控中心或中央大型企业区域性总部落户,更多重大战略骨干项目布局,更多参与国家垄断性资源开发和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着力把重庆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交易成本最低、交易平台最完备、交易效率最高、交易最安全的资源要素集散中心。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ly
 

版权所有 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 重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重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05-2006 CQ.C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