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重庆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 2007-07-26 ]

新建网页 1
上半年重庆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 2007-7-26 ]

 
      2007年上半年,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提出“314”总体部署和第三次党代会重要精神,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干劲,巴渝大地上兴起了一轮“谋发展、求突破”的新高潮,全市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上行通道。重庆经济整体延续着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从各项经济指标看,经济运行表现出“快、稳、旺、好、高”等特点:
      
      (一)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7.67亿元,增长14.5%,再创直辖后新高。自2002年第二季度开始,重庆经济已连续20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二季度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顺势而上,增长14.5%,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长加速过程中,工业带动作用尤为突出。上半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676.94亿元,增长20.7%,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5.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22.67亿元,增长23.1%,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趋于平稳。上半年,农业实现增加值145.54亿元,增长5.0%。针对去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大力发展旱地作物栽培,加大对种植小麦的补贴力度,全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达952万亩,增长2.8%,扭转了近年来播种面积不断下降的局面。小春粮食产量达到182.50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小麦产量81.13万吨,增长5.6%;豆类产量21.05万吨,增长4.6%;洋芋产量78.38万吨,增长5.6%。
      
      伴随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全市牲畜生产平稳增长。上半年生猪出栏806.71万头,同比增长2.9%;牛出栏15.57万头,增长3.6%;山羊出栏94.43万头,增长4.0%;家禽出栏9366万只,增长7.6%。肉类总产量达73.21万吨,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53.83万吨,增长2.4%。
      
      (三)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上半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0.44亿元,增长33.0%,比上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比1-5月提高3.5个百分点。在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城乡投资趋于协调,城镇投资1064.79亿元,增长34.0%,农村投资呈现出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完成投资65.65亿元,增长18.1%。产业投资持续增长,为经济的后续增长积蓄了强大后劲。工业投资完成348.71亿元,增长38.9%,占全市总投资的30.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2.64亿元,增长26.5%,占总投资的26.8%。上半年非国有投资669.84亿元,增长29.4%,占投资总量的59.3%。
      
      全市消费市场异常活跃,消费亮点纷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02.83亿元,增长16.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6%。具体表现在:一是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和连锁经营深入社区,刺激了居民对吃、穿、用等基本消费,1-6月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社零总额36.54亿元,增长34.3%;二是汽车和住房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带动相关产品如石油制品类和家用电器类等消费较快增长,1-6月全市汽车及石油制品类消费75.46亿元,增长29.7%;三是在全国糖酒会和直辖十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带动下,住宿餐饮业消费增长再上新台阶,1-6月住宿和餐饮业消费112.84亿元,增长20.7%,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全市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速。上半年,全市进出口33.35亿美元,增长27.3%,其中出口19.54亿美元,增长24.6%;进口10.51亿美元,增长31.4%。
      
      (四)经济运行绩效全面向好。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326.87亿元,增长40.5%,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190.02亿元,增长22.9%。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5.8%、29.4%、36.8%、26.5%。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大幅增加。全市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352.71亿元,增长30.2%,其中一般性支出254.00亿元,增长24.6%;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工商社会事务等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分别增长33.3%、21.7%、26.1%和63.8%。
      
      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69.53亿元,增长27.1%;实现利税总额152.61亿元,增长35.0%,其中利润总额73.84亿元,增长45.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1.7%,同比提高20.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98500元/人,同比增长28.4%。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1.1%,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0元,增长18.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7.2%、家庭人均经营性净收入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99元,增长22.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21.2%、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增长18.3%。
      
      (五)企业家信心不断高涨。在直辖十年和成为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验区等利好推动下,重庆多数企业经营向好、企业家信心持续高涨。据调查显示,二季度,企业产品订单增加、劳动用工需求趋旺,生产总量增长,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38.96点,企业经营综合景气指数达到134.84点,均处于较为景气状态。建筑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经营状况最为理想。
      
      二、经济增长加快的原因分析
      
      (一)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扩张动力支撑。数据表明,重庆经济与全国经济走势基本一致,目前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之中。到今年上半年,其增长势头不减,而且还有加速的迹象。在这一轮经济周期中,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产业转移及结构调整等诸多有利因素为重庆经济快速增长的提供了强大的扩张动力。
      
      (二)十年“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开始显成效。直辖十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34.6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3875.12亿元,工业投资累计2775.83亿元。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完工投产;百万移民工程接近尾声,移民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安稳致富”的新阶段;通过现代公司化制度改造,国企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经过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原先制约经济增长的基础瓶颈得到缓解、促进增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渐理顺,制度性障碍逐步破除,经济增长潜力得以释放,快速增长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自去年二届九次全会以来,围绕打“库区牌”、“发挥直辖效应”、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改活动、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格局战略性调整,启动“一圈两翼”建设,精心谋划“一心四带”产业布局,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家设立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给重庆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增加压力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动力,激发了各行业、各部门、各区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地区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上半年,全市累计吸引外资4.3亿美元和利用内资159.2亿元,分别增长80.1%和53.7%。
      
      三、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国家宏观调控与我市经济增长之间协调性问题
      
      为防止经济过热,国家宏观调控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下半年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加强,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已经实施、15500亿特别国债发行即将进行、加息预期进一步增强,这将对全国经济运行产生全面影响。上半年我市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十年基础建设初见成效,经济增长开始提速。而且,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庆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到2012年力争迈上“三个台阶”、实现“五大突破”;到2020年实现“三个领先”,客观上要求全市经济必须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面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形势,如何既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又与国家宏观调控相协调,需要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二)物价涨幅较大与3%调控目标之间衔接的问题
      
      上半年,重庆城市居民消费价格逐月走高,1-6月上涨2.6%,6月当月价格上涨4.1%。从全国来看,上半年全国CPI涨幅达到3.2%,重庆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物价形势稍好于全国,但是从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看,短期内难以改变,加之价格具有“粘性”,全年物价涨幅调控在3%以内,形势亦不容乐观。同时考虑到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有限,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物价上涨后生活将变得更加困难。
      
      (三)粮猪生产与农民增收协调的问题
      
      上半年,影响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涉及粮食生产和生猪养殖。正常年份,我市属于养猪大市和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地区。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和动物疫情频发,同时种子、仔猪、农药、化肥、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全面涨价,导致农业生产经营和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加之去年上半年粮食和生猪价格低迷和去年旱灾的后续影响,我市粮食生产和生猪养殖同样面临着巨大考验。
      
      从农民增收角度看,依靠粮食生产和生猪养殖获取收入仅是农民收入的很少一部分,家庭非农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才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随着劳务经济作为农村发展的“第一经济”,“农民变市民”进程将逐步加快,农业从业人员将大大减少,务工收入与家庭非农经营收入比重将继续提高,因此,促进农民增收与保持粮猪生产供求基本平衡之间面临着如何协调的问题。
      
      (四)投资增长与结构优化问题
      
      上半年,受“试验区效应”的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但这种影响还会持续多久,难以估计。今后一段时期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压力不小。根据重庆未来发展目标和直辖十年投资年均增长22.6%及各种条件推算, 2006-2020年投资年均增速至少要保持在16%以上,到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累计达到17000亿元左右,到2020年累计达到12万亿元左右。这么大规模的投资,资金从何而来?同时,投资增长还面临着投资结构调整优化的压力。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投资增长模式要向市场主导、产业投资为主体的投资增长模式转变。目前看来,产业投资仍然不足,工业投资总量仍然偏低,上半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0.8%,仅比2006年略升 0.8个百分点,低于2006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低于西部2006年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而且产业投资结构调整,更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大项目的引导。
      
      (五)房价上涨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关系问题
      
      重庆房价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西部10个省会城市中位于中下游水平,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化加快,城区的扩张,重庆房价还有上升空间。近期受“试验区效应”的刺激,主城区一些楼盘房价在短期内出现了较大涨幅。出现这样的情形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短期内房价上涨过快,仍然与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有所偏离。控制房价上涨速度与节奏同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相适应,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对于重庆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乃至对于城乡统筹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工业增长与节能降耗协调发展的问题。
      
      上半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工业结构重化工化、产品初级化特征还比较突出,资源加工型企业偏多、偏重,中间消耗大、产品附加值率低,工业增加值率依然偏低,维持在27%左右。而且一些高耗能行业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等高耗能行业产值同比增长22.1%、30.9%、40.1%、29.7%和27.2%。重庆是老工业基地,工业一直是全市经济的重头戏,其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全市经济增长的走势。保持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做好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七)消费总量仍然偏小的问题。
      
      上半年,全市消费需求持续走强,增长形势较好。从1-5月数据看,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全国居第7位,在四个直辖市中居第1位,在西部居第2位。但由于我市经济基础薄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导致消费总量起点低,总量不大。1-5月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排第21位,在西部排第5位,在全国乃至西部都处于中下游水平。从影响消费的因素看,一些制约消费的制度性障碍还需要进一步打破,需要加快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
      
      (八)出口退税政策对外贸出口的影响问题
      
      理论上讲,重庆经济对外依存度比较低,出口退税政策对全市整体经济影响不大。2006年出口依存度仅为7.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6%。而且为减少因出口退税政策造成的利润损失,多数外贸企业提前出口交付。但是对于机电产品出口约占全市出口总量70%的我市来说,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13%下调到6%,其影响仍然不可小视。同时,随着地区之间合作开放增强,重庆同外向型特征明显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出口退税政策对于像“长三角”、“珠三角”这类地区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其影响也会波及到我市,影响到底如何,还有待后续观察。
      
      四、全年走势判断
      
      2007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增长提速主要依靠工业带动、投资与消费拉动。而且根据我们分析,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工业、投资和消费仍将发挥主导性作用。随着利润的大幅增加,下半年工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在“试验区效应”带动下,大量投资陆续跟进,下半年投资增速将保持30%以上;在国家扩大内需、不断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和深化收入分配机制改革的宏观战略下,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不断攀升,加之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上升的“财富效应”的影响,消费将继续保持旺盛势头。总之,下半年全市经济将延续上半年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
      
      
来源: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编辑:C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