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进出口货物可在渝报关,已有境内外69家企业签约入驻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监管罚没仓库施工现场
华龙网讯(记者 胡顺涛 见习记者 韩政)昨日,市政府和重庆海关共同签署《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一期)预验收纪要》。这意味着,我国内陆首个保税港区一期工程经10个月奋战,基础工程和监管设施部分建设已基本完成,初步达到试运行要求。而来自相关部门的消息称,预计5月可通过国家验收后正式运行。
10个月完成1/3工程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面积8.37平方公里,分水港和空港两个功能区。其中,水港功能区面积6平方公里,空港功能区面积2.37平方公里。昨日预验收的一期工程为2.67平方公里,相当于完成了1/3工程。“去年6月2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式开工,短短10个多月时间也创造了全国最快的速度。”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一期规划建成后,其中水港功能区一期围网面积为1.77平方公里,包括了面积为0.4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空港功能区一期围网面积为0.9平方公里。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保税港区空港现场,一道绿色的菱形钢网,把保税港区与外界隔离开来。相关负责人称,一期已建成约14565米全封闭围网,围网高度超过3米,共安装监控摄像头423个。
据重庆海关透露,保税港区水港、空港、出口加工区共设有6个卡口,进出货物通道分别安装了电子闸门放行、车辆自动识别等系统,卡口与海关数据也实现了网络同步。
有望5月份挂牌运行
“保税港区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须经海关总署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封关运作,开展有关业务。”据相关负责人称,保税港区是我市对外开放的控制性工程,按照计划,我市将争取4月进行正式验收,力争5月挂牌运行。
该负责人表示,在各方夜以继日的努力下,保税港区已基本达到了预验收条件,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保税港区要一一落实整改措施,海关及相关部门也要全力以赴,争取4月下旬进行国家正式验收,让保税港区真正运转起来。
按照计划,市政府将致函海关总署,重庆海关也将向海关总署行文申请海关总署及相关部委联合验收小组,对保税港区进行正式验收。
已有69企业签约入驻
市外经贸委副主任王济光透露,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成运行后有诸多重大意义:将有利于更好地服务西部地区外向型产业,促进国际资本进入西部腹地;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西部外贸物流成本,发挥重庆作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作用;有利于西部地区共同突破地域局限,在产业和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系全球;对重庆来说,将成为我国内陆最开放城市和口岸,享有“境内关外”的优势。
今后,整个西部进出口货物可在渝报关,而不再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上海,大大节约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
“看准商机后,已有大量企业签约入驻。”王济光向记者透露,目前,已与境内外69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其中,16家企业的注册已经落实,12家企业正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他说,今年,我市年内将完成30亿元的总投资,保证保税港区的运行。
在保税港区建设的同时,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在推进。“空港、水港综合服务大楼可望在年内投入使用,同时要开工建设出口加工基地和企业总部配套设施。”王济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