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座谈会在渝召开
[ 2010-04-02 ]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座谈会在渝召开
[ 2010-4-2 ]

        2010年3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我市召开了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座谈会。农经司高俊才司长出席了会议,西部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成都市、西安市发改委分管主任及农经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是总结“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分析“十二五”西部地区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讨论了“十二五”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思路和方法。
        会议认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总体上“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良好,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主要表现在: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任务依然艰巨;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长期形成的城乡失衡状况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农产品受国际市场影响加大,农村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农业战线也要抓住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阶段,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的重大机遇,顺势而为,编制好“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会议指出,“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要突出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二是西部地区要将生态建设置于重要地位。三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增产增效双兼顾。四是推进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重点对农技服务体系进行整合,实现公益服务与经营分开。五是加强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建设。六是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推进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村信息化、科技集成化、生产规模化。七是要将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纳入规划目标体系。八是在保障措施上,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要加大投入,更要加强管理。
        会议强调,编制规划是一件系统而复杂的工作,编制过程中需要虚实结合,在结合地方实际的基础上,在规划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把各个层面的需求和可能结合起来,使规划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预测性和可操作性。

                                                                                 (信息来源:重庆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