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动态信息(4)
[ 2010-04-08 ]

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动态信息(4)
[ 2010-4-2 ]

(2010年3月1日—15日)

    一、公租房建设
    管理办法形成初稿。市法制办与市国土房管局联合成立《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起草工作组,将《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列入今年立法的调研项目。目前,管理办法及起草说明已形成初稿,争取上半年出台。
    三块地的公租房规划设计方案确定。近日,我市经过对九家设计单位、九个规划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三家设计单位及鸳鸯、大竹林、华岩三地块的规划设计方案。初步确定公共租赁住房建筑形态为高层电梯房,容积率为3.5—4.0,户型建筑面积为35—80平方米,其中35—50 平方米约占60%,50—60平方米约占25%,60-80平方米约占15%,具体户型比例将根据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公租房在北部新区率先开建。近日,我市公共租赁房建设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率先开建的公租房位于北部新区鸳鸯组团,西邻机场高速公路,南邻渝长高速公路,规划总用地41公顷。设计方案配置学校、商业及其他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近百万平方米,采取中心景观绿地、步行商业街和组团式租赁住宅相结合的布局方式。 
    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市科委打造百亿中药产业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一是设计中药产业成长技术路线图,围绕打造百亿中药产业,做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二是实施中药产业“重构提升”专项,投入资金3000万元支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解决一批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三是推广一批中药材种植适宜技术,培育20个GAP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幅增加药农收入。四是出台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市林业局采取五条措施开展“两翼”林农增收行动计划。一是建立班子。成立“两翼”林农增收致富行动领导小组,由局长吴亚任组长。 二是制定计划。制定了百万林农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到2012年,新发展林下经济面积950万亩,帮助100万户林农增收过万元,全力推进林下产业发展。今年将新发展林下经济200万亩,帮助20万户林农户均增收超过万元。三是落实资金。全年安排4500万元用于林下经济发展;对“两翼”林业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1000万元;新品种引进、科技开发、技术培训,安排经费200万元。四是抓点示范。“两翼”地区建立9个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每个区县建立3-5个县级示范基地。五是开展帮扶。实行由局领导包片,处室联系区县,组建了10个林下经济帮扶工作小组(其中“两翼”9个)。 
    市移民局采取“四结合”推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一是结合现有的移民培训资料,编印《万元增收计划知识丛书》。二是结合移民培训就业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移民开展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促进农户增收致富。三是结合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结合农村移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生态示范村建设,推进三峡库区农户增收工作。
    三、区县改革
    大渡口区全面推进四件惠农大事。一是全面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今年将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行补助标准提高,对一般镇每公里补助资金提高5万元,在2009年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26.8公里的基础上确保全面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二是着力发展设施农业。今年继续坚持惠及于民、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财政预算农林水事务支出共5300万元,重点解决农户资金短缺、设施不完善、风险补偿等难题。三是结合森林工程的实施,广泛发动种植户做好土地调整、政策宣传、农产品对接销售等方面工作,加快推动“跳磴”牌花椒等高端特色名牌农业向纵深发展。四是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在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年预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0人次。
    渝北区坚持三统筹确保农民工子女就学。一是新建与扩建并举,统筹建设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新建渝北中学新校区、松树桥中学冉家坝校区,扩建回兴中学、实验三小等,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12所,通过“新建一批、扩建一批、回购一批”,保证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需求。二是集中与分散结合,统筹调配农民工子女就读学额。城区确立了12所公办学校安排农民工子女读书,已有2000余名随迁农民工子女按政策享受不交借读费和“三免一补”。三是小学与初中衔接,统筹协调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段。做好小学与初中不同学段的衔接统筹工作,安排6所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读初中,确保每一位在渝北就读小学的农民工子女顺利升入初中,保障其公平享受九年义务教育。
    城口县推广六大模式促农户万元增收。一是林果模式。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和森林工程,通过新栽新造、林粮间作和低效林改造、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壮大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产业。到2012年核桃林规划发展到20万亩、板栗林30万亩。二是林鸡模式。大力实施“千亩万鸡”工程,引导农户在林地放牧式养鸡。引导农户生产“城口土鸡蛋”。到2012年发展土鸡1000万羽、土鸡蛋9000吨。三是林蜂模式。充分利用植物多样、森林郁闭度高和立体气候明显等优势,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到2012年养殖中蜂10万箱。四是林畜模式。林下种草,生态饲养猪、牛、羊等草畜牲畜。五是林药模式。采取野生抚育、林药间作、粮药间作、建立GAP基地等方式,大力发展川贝母、独活、云木香、党参等中药材。到2012年规划发展中药材30万亩。六是森林旅游模式。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抓好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利用山林大力发展“林家乐”,带动农民增收就业。


                                              (信息来源:重庆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