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动态信息(21)
[ 2011-01-05 ]

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动态信息(21)

(2010年11月16—30日)

    一、公租房建设
    我市公租房租赁细则即将实施。随着《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渝府发〔2010〕61号)的出台,以及《实施细则》的修订完善,重庆市公租房租赁具体办法已趋成熟,即将进入“实操阶段”。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门槛打破户籍“藩篱”。本市无住房、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及职校毕业后新就业的无住房人员,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均可申请我市的公租房。二是合理确定收入标准。目前确定的收入标准为:单身人士月收入2000元以下,家庭月收入不高于3000元。引进的特殊专业人才以及劳模等不受收入限制。三是倾斜安排租金优惠。租金标准约为市场租金的60%,并实行动态调整。四是谁“入”谁“出”规范有序。向社会公开房源信息,采取公开摇号方式进行配租,承租人在租赁期间获得其他住房或超过政府规定的收入限制标准的,应退出公租房。五是整合实施“三位一体”。重庆公租房建设涵盖了过去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租满5年之后,可重新申请续租;符合条件的可按经济适用房标准购买。六是后期管理模式优化。成立由社区居委会、房管机构、派出所、住户代表等组成的管理委员会。七是监管机制严密透明。公租房每次合同租赁期限最短为1年,最长为5年。承租人严禁转租转售或空置,租赁合同期满或终止应退出房屋。
    二、万元增收工程
    我市启动“中药种植万元增收科技示范工程”。依托天圣制药、天生药业、南海制药等10家中药龙头企业,市科委在垫江、武隆、黔江等中药产业基础较好的10个“两翼”区县重点打造丹皮、瓜蒌、虎杖等10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并遴选全市10名科技专家对口扶持。项目实施后,将完成5—8个品种的提取物研究;开发出10个基于道地优势中药材的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药农药以及中药兽药并实现产业化;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将达到20个,其中8—10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示范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50万亩,新增中药材产值10亿元以上,辐射带动约10万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三、金融改革
    我市出台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意见。《意见》明确了我市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目标:以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和林区等产权抵押融资为核心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以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重点创新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以推动农村信贷资产和权益流转、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为中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配套改革支撑体系。
全国首家融资超市在江北开业。近日,全国首家融资超市—重庆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在北城天街开业,此举意味着今后中小企业主、个人申请小额贷款、担保等可以少跑路。融资超市由市经信委和中小企业局等联合打造,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服务。目前共有18家金融机构入驻超市,其中银行有9家,包括工、建、中、农等国有银行,以及中信、华夏、重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三峡银行等银行,此外还有市内外知名的担保公司、典当行、咨询公司等机构。
    四、社会保障
    我市加快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11月18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意见”,我市将加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覆盖速度,力争在2012年年底,实现所有区县全覆盖,统一医疗待遇,统一医保政策。目前主城九区和双桥区为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其余区县分别在本地区内实行统筹。由于各区财力不同,不少远郊区县的医保报销水平远远低于主城区。此外,不同统筹区之间的医保报销手续多、耗时长。今年将有3个区县再纳入市级统筹,明年计划纳入15个区县。
    五、劳动就业
    我市采取五条措施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2011年,重庆普通高校有毕业生14.3万人,比2010年增加8000人。我市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继续抓好政策落实,特别是落实好基层就业、入伍预征、定向就业培训等有关政策。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渠道为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三是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找准就业定位。四是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五是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培训,推进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建设。
    六、区县改革
    黔江区出台《濯水市级公共服务标准化改革试点示范建设方案》。方案中明确了三年内示范镇公共服务标准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并整合现有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农业综合开发及民族发展等渠道的项目资金。按照“重点倾斜、集中打捆”的原则,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计划三年内共安排17个项目,计划总投入10054.77万元,支持濯水示范镇建设。其中:争取国家专项投入55.36万元,争取市级专项投入1356.93万元,区级投入4620.48万元,农民自筹4022万元。
    九龙坡区推进集中示范区建设打造改革示范平台。九龙坡区积极整合资源,完成白市驿—西彭城乡一体化集中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白市驿努力探索集体土地集约利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新途径、新经验,力争让“都市旅游休闲谷”成为九龙坡区的新名片。目前,高田坎乡村旅游街已通过市建委评审;花卉园区馨香谷农业生态园已经动工;占地1600亩的黄金珠宝城正在规划。西彭示范点重点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和产业、环保、建设、国土四规合一,大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土地挂钩项目试点,加快农村社区化改造。目前,千秋农业生态园项目已完成五个社2000亩的土地流转,稳步推进千秋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占地300亩的葡萄园初具规模,马鞍山生态观光园、盘龙生态湖正在打造中。
    渝北区实施“农民纯收入超万行动”。围绕“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渝北区大力实施“农民纯收入超万行动”,预计今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达到5274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渝北区超万行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实施意见,召开了动员会、培训会,确定石船重桥村、大盛鱼塘村、统景印盒村和大湾水口村四个区级示范点。二是发展创业主体。建立农民创业电子档案和工作台帐,加大创业培训和扶持力度,转移农村劳动力9457人,实施贴息、免手续费、设备购置补贴等农民创业直补。三是拓展创业空间。做大林果业,做特林下经济,狠抓“双十百万”工程,累计创立龙头企业85家(其中市级以上3家),新培育专业合作组织12个、特色经济强村23个、农村专业大户5000余户。
    江津区建立户籍制度改革沟通机制突现三大效应。近日,江津区建立了户籍制度改革沟通协调机制,开通了四条咨询热线,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突现三大效应:一是进一步坚定了转户进城信心。户改工作人员向群众广泛告知户改热线,帮助农村居民了解户改政策及其带来的好处,协助农村居民转户。现阶段,每天都有10余名群众到户改办和通过电话咨询户改政策。二是及时消除转户居民政策误会。通过设立来访接待小组,为转户居民解决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退伍落户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消除了转户居民的后顾之忧。三是有效防范了不规范操作行为。通过来电来访,及时掌握农村居民政策理解度及转户居民的生产生活动态。在防止农村居民转户过程推诿、吃拿卡要的同时,进一步联系了群众感情,减少群众上访机率,充分保障了转户居民的利益。截至11月25日,全区累计转户32104户,91064人。

       (来源:重庆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