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钢铁业有三大未解难题
[ 2003-07-14 ]

投资钢铁业有三大未解难题

投资钢铁业有三大未解难题

 

 

  我国钢铁价格自从2002年2月起便一路上扬,持续高位运行,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均大获其利。面对这块迅速膨胀的蛋糕,许多投资者垂涎欲滴,意欲跻身其中,但该业内存在的几大问题阻止了他们的脚步。
  据记者调查,目前投资者面临的决策难题主要有以下三个:
  我国钢产量、市场需求量到底有多大?石家庄市一位叫杨秉健的私企老板,长期关注钢铁行业,可却一直难以下定决心,其主要原因是不清楚我国钢材产量到底有多大,未来几年市场需求量到底有多大。他对记者说,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专家对我国钢材产量、市场消耗量增长的中长期预测90%以上不准确。90年代初,有人预计中国市场饱和的钢产量为1.2亿吨,可是,1996年就突破了1亿吨。此后,专家们又预计,到2005年,中国钢产量会达到1.5亿吨,可事实上,2001年中国的钢产量就突破了1.5亿吨,2002,钢产量则超过了1.8亿吨。2002年,在罗马国际钢联36届年会上,国际钢联经济研究委员会预测2002年中国钢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4.8%,达到1.95亿吨,2003年增长10.3%,达到2.15亿吨。实际上,2002年,我国钢材消费量是2.12亿吨,比预计至少高出1000万吨以上。可见,专家前期预测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
  我国钢材市场受国际钢材市场影响到底有多少?河北宣化钢铁集团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高林说,我国是世界主要产钢国之一,但是因为产品结构不合理,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钢铁进口国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钢铁进口量远远超过了出口量。因此,我国加入WTO,等所有的保护措施过期以后,国际钢材市场对国内钢材市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对哪些品种有影响力,就成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选择钢材品种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记者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认为,2002年,之所以钢铁行业能艳阳高照,其原因除钢铁企业自身努力外,也得益于国家对11个钢材品种采取了临保措施,这一措施目前已转为终保措施。按照WTO规定,终保措施执行期限为3年,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一旦终保措施结束,国内钢厂将面临国际上多大的进口量压力,这个目前任何人都难以回答的问题,成为许多投资者难下决心的重要原因。
  我国经济增长是否有泡沫,新一届政府将采取何种经济政策?前些日子,记者在河北、天津、北京地区钢铁企业调查时发现,不管是准备扩大生产规模的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还是跃跃欲试,准备跻身钢铁行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投资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国经济已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其中有没有泡沫成份?他们认为,不管影响钢材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多少个,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大项目带动、内需拉动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旦这个前提估计错误了,投资钢铁极可能会血本无归。一位民营投资者向记者算了一笔帐:钢铁行业虽然投资大,但是回报率高,目前生产一吨普通建筑钢材的利润是400元,如果有人投资建一个100万吨的钢厂,大约需要投资20亿,而一年所获利润就是4个亿,5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资,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唐山钢铁集团销售公司办公室主任曾德辉说,2002年,前一届政府曾承认经济存在泡沫,比如房地产市场,如果真是这样,新一届政府是不是会采取措施,纠正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不利的因素,以排挤经济泡沫?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投资钢铁行业的人来说相当重要,因为钢铁是一个对宏观政策极其敏感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