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业景气前瞻
[ 2004-02-04 ]

New Page 1
我国行业景气前瞻

 

  ◆提示:2004年我国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升级推动行业发展呈四大趋势,优
势产业正在快速走向世界。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的新形势下,哪些行业将面对更多的
机遇?请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行业调查报告的新春市场预测分析。

  ◆行业走势之一:基础原材料行业继续快增

  2004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西部开发已进入实质实施阶
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将继续实施或上马;铁路
、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奥运设施建设将加快进度。这对基础原材料行业的发展无
疑是一个利好,可以预期,2004年基础原材料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钢铁行业是扩大投资规模的最大受益行业:汽车、房地产等高耗钢产业的快速发
展将对钢铁行业产生巨大拉动。预计2004年钢产量将达到23000万吨,比2
003年增产3000万吨,增长15%左右;钢材产量将达到24000万吨,比
2003年增产2500万吨,增长12%左右。

  有色金属行业供需余缺将由国际市场调剂: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品种对国际市场依
存度较高,国内生产受资源可供量制约,基本保持稳定增长,供需余缺通过国际贸易
调剂,2004年这种格局不会改变。预计2004年我国十种主要有色金属总产量
将达到1250万吨,比2003年增产150万吨,增长12%左右。其中,铜产
量将达到190万吨,比2003年增产20万吨,增长11%左右;铅产量将达到
165万吨,比2003年增产20万吨,增长12%左右;锌产量将达到240万
吨,比2003年增产20万吨,增长9%左右;氧化铝产量将达670万吨,比2
003年增产79万吨,增长12%左右。

  水泥行业要注意投资过热: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水泥的两大需求领域,这
两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拉动水泥生产的较快增长,但随着能源需求量过快增长,煤炭
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将对水泥生产产生制约。预计2004年我国水泥产量将达到8
.5亿吨,比2003年增产9000万吨,增长12%左右。应该特别注意的是,
2003年水泥行业已出现投资过热苗头,采用落后工艺的小水泥厂又有抬头迹象,
这些厂家的产品有可能对水泥市场产生冲击,同时,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应
引起高度关注。

  平板玻璃产量将有较快增长:伴随房地产和装饰装修业的发展,预计2004年
平板玻璃产量将达到2.7亿重量箱,比2003年增产0.25亿重量箱,增长1
0%以上。同时,随着汽车工业和高档建筑的发展,优质浮法玻璃生产速度将有所加
快。

  ◆行业走势之二:能源类行业与经济增长同步

  从长期看,能源行业与经济增长将基本保持同步增长。2003年经济的快速增
长带动了能源生产和投资的快速增长,这为2004年能源工业的进一步提速创造了
良好条件。

  原油供需将继续存在巨大缺口:原油生产在我国属于短缺资源,长期以来生产受
到资源可供量的制约,在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也只能保持缓慢的增长,供需存在
巨大缺口,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2004年这种情况无法改
变,预计当年原油生产量在1.75亿吨左右,比2003年增长1.5%左右;汽
油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比2003年增产400万吨,增长9%左右;柴油产
量将达到9000万吨,比2003年增产700万吨,增长8%左右。2004年
国内原油及成品油生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石油缺口大约为7000多万吨,
成品油缺口大约为2700万吨,需要进口加以补充。

  煤炭价格上涨,行业效益将继续提高:由于火电、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在投
资拉动下快速增长,为煤炭生产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预计2004年国内
煤炭需求将达到14.5亿吨,比2001年增产2亿吨,增长15%左右。需求的
增长过快带动整个煤炭市场价格上涨,将接近或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煤炭行业效益将
继续增长。

  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有所缓解:2003年以来电力生产快速增长,但仍然不
能满足需求的增长,部分地区出现用电高峰时间拉闸限电。目前各地已普遍加快了电
力投资,预计2004年电力生产将继续高速增长,发电量将达到19800亿千瓦
时,增长速度继续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左右,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有所
缓解。2004年火电仍然是电力生产主力,将占全部电力供应量的82%以上;水
电比重将有所下降,占15%左右;核电比重将有所上升,但数量较少,仅占2%左
右。

  ◆行业走势之三:机电行业不同门类差异增大

  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处于整体经济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在国民经
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导致机电行业
内部各个不同门类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较大,这将导致不同门类之间差异进一步扩
大。

  通讯产品制造业发展速度将继续领先: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
讯产品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
的行业之一。2003年通讯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产值增长速度将达到35%,可以
预计这种高速增长势头还将延续相当长的时期。预计2004年我国通讯产品及计算
机制造业销售收入将完成17000亿元,增速达30%以上;将完成利润总额65
0亿元以上,增长40%左右。主要通讯产品产量也将快速增长,程控交换机将完成
6200万线,增长10%以上;手机产量将达到2亿台,增速在30%以上;微型
计算机产量将达到4000万台,增速在50%以上。

  设备制造业利润将与去年增长水平相当:设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固
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对其影响巨大。2003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投
资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也有明显变化。预计2004年企业更新改造规模
将继续扩大,设备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将保持与2003年相当的增长水平,主
要产品产量都将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机床产量将达到40万台,增长30%
以上,代表机床发展方向的数控机床和大型机床增长速度将达到40%以上;冶炼设
备产量将完成20万吨以上,增长35%左右;化工设备产量将达到30万吨以上,
增长30%左右。

  私车需求快增,城镇已进入普及的前夜:2004年汽车工业将面临良好的发展
环境,作为生产资料,投资的快速增长将拉动载货汽车的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
增加将拉动载客汽车的增长;作为主要消费品,目前,我国城镇已经进入私人轿车普
及的前夜,私车需求呈现出加快增长态势。预计2004年,我国汽车总产量将超过
500万辆,达到520万辆,比2003年增加100万辆,增速达到25%左右
;其中载货汽车产量将达到120万辆,同比增长5%左右;公路客车产量也将达到
120万辆,同比增长20%以上;轿车产量将达到260万辆,同比增长45%以
上。

  ◆行业走势之四:一般消费类行业增长平稳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日常消费和耐用消费品消费已基本得到满足,消费热点转向
汽车、住房、教育、旅游;农村居民受收入和使用环境制约,消费需求增长比较平缓
。因此,一般消费类生产行业不会有过高增长,将基本延续目前的稳定增长态势。

  家电行业将进一步复苏,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在经历了几年的低速增长之后,
近年来家电行业出现了复苏迹象,生产速度开始回升。仅2003年1—8月主要家
电产品产量增幅就达到了20%以上,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城镇保有家电已陆续进入
更新期,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新产品不断推出,促进了城镇更新需求;第二,随着农民
收入不断增加和农村家电使用环境的改善,农村家电需求有加快增长迹象;第三,我
国家电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出口大幅度增加。预计2004年家电行业将进一
步复苏,主要产品产量将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彩色电视机产量将达到
7200万台,比2003年增加1000万台左右,等离子彩电、数字化彩电等高
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洗衣机产量将达到2000万台,比2003年增
加500万台左右;空调器产量将达到6500万台,比2003年增加1500万
台;电冰箱产量将达到2600万台,比2003年增加600万台。

  医药行业全年销售收入将比去年增长20%以上:目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稳步
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加快,这就决定了对医药的需求不断增长,2003年上
半年的SARS疫情提高了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在客观上刺激了医药需求,预计全
年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超过2500亿元,实现利润将超过250亿元。2004
年销售收入将比2003年增长20%以上;实现利润将达到320亿元,比200
3年增长30%以上。在医药行业中,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增长速度将
超过其他医药工业,预计2004年中药销售收入将增长30%左右;生物制药工业
在技术进步的拉动下,也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增速将在30%以上;化学药品仍然是
医药行业的主导产品,将保持适度增长,增速将在15%左右。

               2003年1—11月我国大陆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比较
                            单位:亿美元、%
-----------------------------------------------------------------------
      进出口  增速   出口    增 速    进口    增速    顺差   上年同期
-----------------------------------------------------------------------
日本   1199   30.6  532.5    22.1    666.5   38.3   -133.9  -45.5
美国  1137.2  29.3  834.3    31.8    302.8   22.9    531.5    387.1
欧盟  1116.2  42.7   639     47.7    477.2   36.5    161.8     83
香港  775.5  23.5   674.4    27.2    101.1     3     573.3    431.9
东盟  697.7  42.4   273.3    29.6    424.4   52.1   -151.1  -68.1
韩国  562.4  42.3   176.3    26.5    386.1    51    -209.8  -116.7
台湾  522.5  29.8    79.2    34.2    443.3    29    -361.4  -284.7
-----------------------------------------------------------------------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