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Page 3
渝代表团赴黔考察
书写渝黔合作新篇章
带着浓浓的兄弟情,带着携手共谋发展的诚意,今日,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率重庆市党政代表团一行60多人奔赴贵州,进行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此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签订关于加强两省市经济社会领域合作与发展的框架协议以及16个合作协议。
重庆跟贵州山水相连,自然条件相近,经济和市场的互补性很强。近年来,卓有成效的经贸合作已经在重庆和贵州两地展开,一种互惠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但是,双方的合作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联手推进渝黔经济合作,不仅可以更加有力地促进两地的共同发展,而且在全国的区域战略布局和整个西部大开发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据悉,两省市除了签订框架协议外,还要签订《关于共同推进两省市交通建设、能源开发、产业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合作的协议》、《关于加强两省市国土资源管理与资源勘查开发合作的协议》、《关于两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的协议》、《关于建立两省市公安机关警务联勤机制的协议》等16个协议。
重庆和贵州的“1+16”协议,将把两省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双方历史上形成的良好的民间交往以及经贸往来,将在高层强有力的推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市委书记黄镇东说,“要本着学习、交流、合作、发展的指导思想去贵州。我们不仅是去签订协议,更要实在地推进、诚心学习、诚心推动两省市的合作发展,真正实现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贵州是资源大省、能源大省,也是我们不少区县的一个市场,贵州还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此行要在座谈、学习、参观中善于捕捉和发现一切可能的合作机会,跟贵州开展最为广泛、实在的、有效的合作。”市长王鸿举表示。
今天,市领导刘志忠、姜异康、朱明国、黄奇帆、何事忠、童小平、尹明善等将同机抵达贵阳。市发改委、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安局、建委等16个市级有关部门带上了跟贵州相关部门将要签订的协议,而黔江、万盛、綦江、秀山等9个区县(自治县、市)的书记们则怀着走访近邻的亲切感和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心情,踏上贵州的土地。据悉,在贵州期间,重庆党政代表团还将考察南方汇通公司、贵州铝厂等企业,并前往遵义参观考察。
今天,合作的序幕已经拉开
事实上,近年来,两省市因为经济和市场的互补性强,加上交通的便利已经近在眼前,企业间的经贸合作往来越来越密切了。
我们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看到了这样的数字:2001年至2003年,贵州省在重庆市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合作项目21个,计划总投入3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7亿元,在渝投资居西部第三位。合作领域主要在交通运输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等行业。其中,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渝邻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额达9.5亿元,目前已经到位2.8亿元。
贵州有关方面提供的情况显示,1995年以来,贵州跟重庆的经贸合作逐渐加强。遵义、毕节两地市自从加入重庆经济协作区以来更是受益匪浅,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重庆的企业也看好贵州市场,寻求更好的发展。
2003年,重庆企业在贵州投资的项目近200个,总投资额30亿元,到位资金8.9亿元,投资的项目则集中在房地产开发、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小水电开发、制造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等。比如,2002年,重庆远达环保公司中标贵州鸭溪电厂一项烟气脱硫工程,合同金额1.3亿元,因为目前项目进度比预定计划提前了8个月,在当地深受好评。重庆衡威有限公司投资的电解铝项目总投资为6亿元,重庆三运实业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2.5亿元等等。
而重庆的陶然居、德庄、巴乡鱼头等则早已进军贵州,在贵州的餐饮业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在基础设施方面,双方的合作也有了重大进展。
双方合作的最大项目是贵州五电开发公司和贵州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参股彭水乌江电站项目,贵州方面持股比例为12%。
2002年10月,贵州省原副省长陈大卫与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在合作建设乌江彭水电站的协议上正式签字,这标志着渝黔两地携手打造重庆最大的水电站———乌江彭水电站进入实质性阶段。
这个电站建成后,可以渠化航道113公里,使现有的乌江通航能力由200吨级提高到500吨级,预计2006年底前,首台机组将投产发电。电站的建设,对促进渝东南和贵州乌江沿岸地区脱贫致富,加快重庆和贵州的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渝黔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加强两省市的联系更是非常重要。这条路是国道主干线西南出海大通道的组成部分,重庆段将在今年底建成通车,全路段可望在明年建成投入使用。
不久前,川、渝、黔旅游部门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三省市将组合7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共同打造“金三角”无障碍旅游区,三方约定取消以前互设的障碍,这标志着三地合作在旅游方面已经有了新的突破。
未来,合作领域更加广泛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在西部地区,地区封锁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其结果是大家都同时生产相同的产品,产业结构雷同。由于相互封锁市场,各自的销售市场也只局限于本地,都不能获得规模效益,最后是双败博弈,而不是双赢博弈。渝、黔若能打破行政壁垒,依靠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就能形成更大的市场和更大的产业,造就一批重量级企业,双方都能实现共赢。”雷亨顺说。
双方能合作到什么程度,还取决于大家的思想认识程度和推动力度。现在毕竟是面向市场了,资源要靠市场进行配置,相互封锁只能两败俱伤,大家要是能认识到这一点,合作可能就更容易。雷亨顺认为,双方高层的合力推动,将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造福两地人民的一件大好事。
事实上,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重庆有关方面为了加强两地合作,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们认为,两地的合作还可以“更紧密、更流畅、更富有成效”。
首先是在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上合作的空间还很大。
交通方面,应该加强渝黔高速公路、渝黔铁路等快速通道的建设,加快道路运输一体化的合作进程,进一步畅通西南出海大通道,为拓展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资源方面,两地可加强水、煤、气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
两地还可以共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研究制定两地流域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等。
重庆的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可以带动渝黔地区的汽摩配套工业和车用原材料工业;重庆的医药工业可以和贵州的中药材形成优势互补;重庆的天然气化工可以和贵州的天然气化工分工协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旅游方面,两地的合作前景也非常广阔……
贵州方面,同样期待在电力、能源、交通、工业、旅游等方面跟重庆进一步加强合作。
人们期待已久的合作在今天迈开重要的一步。
两省市人民有理由相信,随着两省市多项合作协议的签订和落实,渝黔两地必然能开创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美好前景。
来源:华龙网
|